正文

四 塞上風云(7)

大明帝國戰(zhàn)爭史 作者:李湖光


兀良哈三衛(wèi)沿興安嶺東、西坡游牧,朱棣不滿其依附阿魯臺,決定在回師途中加以討伐。

因為兀良哈的人口比起韃靼要少得多,戰(zhàn)斗力也弱一些,所以明軍不必像對付韃靼那樣,用主力結成方陣推進,而是采取多路出擊、迂回包抄的新戰(zhàn)術。

朱棣先令步騎2萬,分作五路掃蕩兀良哈的根據(jù)地洮兒河一帶,自己親自率領數(shù)萬精騎向西迂回包抄,斷其退路。武安侯鄭亨、陽武侯薛祿則率領大隊人馬隨后策應。

首先出發(fā)的2萬明軍來到了洮兒河,重創(chuàng)了兀良哈,斬首數(shù)千。

數(shù)萬兀良哈人被迫背井離鄉(xiāng),慌不擇路地向西逃亡,當他們驅趕著牛馬、車輛逃到興安嶺之東的屈裂兒河(歸勒里河)時,剛好與向西迂回包抄的朱棣所部迎面相碰,陷入了包圍圈中。明軍在戰(zhàn)斗中斬獲無算,奪得牛羊駝馬10余萬,并焚燒敵人的輜重而回,在同年8月經開平、獨石、云中進入關內,返回北京,只留下鄭亨與薛祿駐守開平。而先前派往掃蕩兀良哈根據(jù)地的2萬軍隊,亦已經由東路的大寧、喜峰口入關了。至此,第三次北征結束。

可是,和平遲遲沒有來臨,塞外的局勢仍然極為微妙。韃靼阿魯臺處于兩處作戰(zhàn)的狀態(tài)。在南線,韃靼與明朝的關系仍然緊張;在西線,韃靼與瓦剌為爭奪蒙古草原的控制權而進行的戰(zhàn)爭仍然持續(xù)著??傊?,韃靼左支右絀,非常被動。

1423年(永樂二十一年)7月,朱棣從降明的韃靼人之中得到阿魯臺企圖侵犯明朝邊境的情報,又一次決定出塞問罪。

當阿魯臺風聞明軍集結在邊塞時,取消了南下侵犯明邊境的計劃,向北潛逃入窮荒僻壤,躲藏起來,并在那里過冬。不巧,那年冬天異常寒冷,下起了連綿的雨雪,積雪深達丈余,致使羊駝馬等牧畜死亡殆盡。各部落開始內亂,互相劫殺,傷亡慘重,有很多過去被韃靼人俘虜?shù)拿鞒娒癯藱C逃了回來。

這次,明軍主力只在塞上徘徊,沒有深入塞外追擊,從而避免了在雨雪中作戰(zhàn),否則難免要面對韃靼人的撒手锏——大風雪突擊。

第二年正月,大同、開平守將同時上奏朝廷,稱韃靼又卷土重來,在邊境上擄掠。戰(zhàn)爭的陰影籠罩在塞內外。朱棣在多位公侯大臣的支持下決意親征。這是明朝繼永樂二十年、永樂二十一年之后,連續(xù)第三年征討阿魯臺。雖然北征大軍進至答蘭納木兒河、白邛山一帶。但是韃靼仍然采取棄土而逃的避戰(zhàn)策略。雙方沒有碰頭,所以沒有什么大仗可打。明軍回師時兵分兩路。朱棣率領騎兵為東路軍、武安侯鄭亨率領步兵為西路軍,兩軍約定于開平會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