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節(jié):朱敏的故事-采訪朱德的女婿劉錚(1)

真情見證:開國領袖的親情家事 作者:郭戰(zhàn)平


朱敏的故事

——采訪朱德的女婿劉錚

采訪時間 2001年9月

采訪地點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 朱敏家中

采訪對象 劉 錚(時年73歲) 朱敏的丈夫

采訪記者 趙 曦

“我深愛爹爹,因為他是親人。

我抱怨爹爹,因為他是偉人?!?/p>

——朱敏《我的父親朱德》

2001年秋天,在北京新街口外大街的一處宿舍區(qū),山東電視臺攝制組敲開了朱敏一家的門,迎接我們的是朱敏的丈夫劉錚。

74歲的朱敏坐在輪椅上,她身患“帕金森綜合癥”,行走和講話都很困難。劉錚十分重視這次采訪,他把所有的孩子都召集來,并送給我們一本朱敏回憶錄《我的父親朱德》。

朱德一生有一雙兒女。兒子朱琦部隊轉業(yè)后,按照朱德“學有一技之長”的要求,當了一名火車司機,1974年先于父親去世。女兒朱敏,在北京師范大學做外語教師。

“那是1926年的莫斯科,在父母的期盼中我出生了。因為40歲才有了自己的女兒,爹爹給我起名叫四旬。我出生的那一年是中國革命戰(zhàn)爭風暴再起的時候,雖然爹爹非常喜歡襁褓中的我,但是我幼小的生命自然無法使爹爹放慢投奔革命的腳步。一個月后,爹爹毅然結束在歐洲的學習生涯,拋下我,回到中國參加北伐戰(zhàn)爭。

這一別,就是14年。

當我再見到爹爹時,他已是八路軍的總司令。在延安的窯洞里,爹爹正在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zhàn),1940年12月前后,我和他共同度過了兩個多月的幸福時光。

一天,爹爹在油燈下對我說:‘戰(zhàn)爭結束以后,要建設一個新中國。中國過去屈辱的歷史要重新改寫。用什么改寫,就要用文化知識,用強大祖國來改寫?!胰ヌK聯莫斯科學習。就這樣,三天后我們又分別了。我還記得臨別前他給我說的最后一句話:‘爹爹等你回來建設新中國?!?/p>

——朱敏《我的父親朱德》

納粹集中營:不堪回首的記憶

1940年底,在與爹爹朱德相聚短短兩個月后,朱敏又一次遠別爹爹,被送到蘇聯國際兒童院學習。

1941年6月,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在和平環(huán)境中僅僅生活了6個月的朱敏成了“卐”旗下的一名小囚徒。兩年后,她被抓進納粹集中營,在被押往德國的黑壓壓的人群中,只有她一個中國人。她在饑餓與死亡的邊緣掙扎著,幼小的心靈被刻下一道道傷痕。

記者:朱敏阿姨在集中營里的那段生活我想一定是她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關于納粹集中營,我們在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里都看過,很多場景說起來都令人發(fā)指。這段經歷她跟您談過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