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節(jié)(2)

中華風(fēng)俗歷:活在歲時記里的傳統(tǒng)中國 作者:陳果夫


因時教化的意思。春為四時之首,因天氣及生理關(guān)系,動物界尚有牝牡交合的欲望,所以,在古代,時常于立春前一星期,由各級官員將所有積壓案件,逐一處理,并視案情輕重,對“罪非殊死”的一些案犯,酌情減免刑罰,目的在于,使人精神振作,增益人口繁殖。對自首的,允許悔過自新,以示與歲更新,使犯人重新做人。

[走馬]

走馬就是“跑馬”,即“騎馬”,盛行于唐玄宗時。當(dāng)時有人因此說道:“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北狈饺俗怨乓虻乩淼貏莸木壒剩蠖嘞埠抿T馬。

[蹴鞠]

蹴鞠在古代極為盛行,相傳起源于黃帝時。《史記》:“處后蹴鞠。”《后漢書》:“六博蹴鞠?!薄稘h書·藝文志》有關(guān)于蹴鞠的內(nèi)容二十五篇,顏師古對此注釋:“鞠以韋(皮革)為之,實之以物,蹋以為戲。蹴鞠陳力之事,在昔附于兵法?!薄短接[》引用《三倉解詁》稱:“鞠,毛丸,可踢戲?!滨砭希褪侨缃竦奶咔?。漢朝時做這種游戲,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入其中,又因為球很容易跑到別的地方,需要奮力追逐,所以還要挖出一條界線,以示限制。隋唐時有專門的球場,寬廣平坦,和今天的運動場沒什么差異。蹴鞠的時候,把兩根數(shù)丈高的竹竿插在地上,并用網(wǎng)把竹竿網(wǎng)住,作為球門,以能踢進球的為勝。踢球的人分為左右朋,相互比賽。還有一種稱為“踏球”的娛樂,即用腳蹬踩在球上,拐彎奔跑。《唐語林·卷五》:“今樂人又有蹋球之戲,作彩畫木球,高一二尺,女妓登躡,球宛轉(zhuǎn)而行,縈回來去,無不如意,蓋古蹋鞠之遺事也?!蓖粼瞥逃小鄂砭蠄D譜》,上面羅列的規(guī)則很是詳細,分左右兩隊,球門、社規(guī)以及踢法等許多細則。及至南宋臨安,蹴鞠打球皆有社團。

[春臺戲]

各地民間舉行種種娛樂活動,用以迎接春氣,預(yù)兆豐年。人們在開曠之處搭臺,聚資請戲班表演,祈福農(nóng)祥,稱為“春臺戲”。

[賣春困]

立春過后,天氣漸漸和暖,往往使人容易瞌睡,易于惰態(tài)。兒童于立春當(dāng)日應(yīng)特別早起,高呼:“賣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陸游有《歲暮詩》:“從今春困不須賣,睡到日高三丈時?!边€有《歲首事詩》:“賣困兒童起五更,”詩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 賣春困 ,亦舊俗也?!?/p>

[躬耕]

在古代,天子諸侯都有親手耕耤田的禮儀。耤田就是古代天子、諸侯征用民力耕種的田地。有明文規(guī)定,天子耤田千畝,諸侯百畝。《禮記·月令》關(guān)于“孟春三月”載有:“是月也,天子乃以元。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北=?,即衣甲,參,即所乘之馬。這句話是說,勇士身披盔甲,以保護君王,將農(nóng)具放在馬匹與車乘之間。漢文帝、景帝時,先后頒布詔令,告示全國“朕躬耕以給宗廟粢盛”,又說 “朕親耕為天下先?!睆哪菚r起,皇帝于立春親自在耤田耕種,祭祀先農(nóng),又建造耤田倉,把收上來的谷物,全都用來祭祀,作為粢盛,也就是供奉的食物。此后歷代遵循這種規(guī)矩,只在時間上小有差異,或者三月,或者四月不等。漢章帝、唐太宗、晉武帝都用正月,漢明帝、齊武帝則用二月。到了清朝,從雍正五年開始,京師以及各府、州、縣都要在當(dāng)?shù)貣|郊選擇潔凈豐腴的田地,修建先農(nóng)壇。壇內(nèi)開辟有耤田四畝九分,耕牛一頭,農(nóng)具一副,挑選勤勞謹慎的農(nóng)夫兩名,免除他們的差役,酌情給予口糧,讓他們在農(nóng)壇里看守灌溉,地里的收入都用作祭祀,以為粢盛。每年四月,挑選某個吉祥的亥日,在黎明時分,由官員率領(lǐng)本地德高望重的長者,以及農(nóng)夫代表,在先農(nóng)壇恭敬致祭,祭祀完畢,官員換上蟒袍,按照九卿耕種的條例,行九推禮,農(nóng)具為赤色,牛為黑色,種箱為青色。在縣上,由知縣扶犁,典史播種,德高望重的老者一人牽牛,奏慶豐年的禮樂,九推九返,最后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