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立春前七日,各級官員整理積案,視情節(jié)輕重對囚徒減免刑罰,憐憫撫恤。
前一日,黎明在東郊迎春,車馬、旗幟、服飾都用青色。
舉行各種娛樂活動,以及騎馬、蹴鞠等比賽。
立春當(dāng)天,五更之后,天亮以前,兒童開始起床,相互呼叫:“賣春困。”
黎明,地方官員率領(lǐng)當(dāng)?shù)剞r(nóng)夫祭祀神農(nóng),祀畢,親自下田耕種。
農(nóng)戶敲打長秧鼓,檢查農(nóng)具。
煮白芷、桃皮、青木香為湯,用來沐浴。
養(yǎng)蜂人整理養(yǎng)蜂用具,準(zhǔn)備割蜜、分封。
吃春餅生菜,就著小蔥吃酒,吃紅蘿卜。燒樟葉,燒煮茶葉。
兒童塑土牛,貼“宜春”二字于門,踢毽子、拔河。
本日適宜行嫁娶以及冠禮。
開始賞梅。梅花、寶珠茶、山茶、鐵桿海棠、瑞香、報(bào)春、木瓜等上市。
[立春]
大寒過后第十五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東北,太陽黃經(jīng)315度,本日春氣開始降臨,是四時開端,所以稱作“立春”。
[迎春]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萬物生。古人把農(nóng)事叫做“春事”,農(nóng)忙叫做“春忙”?!稌鴤鳌罚骸岸疅o事,并入室處,春事既起,丁莊就功。”黃庭堅(jiān)有詩寫道:“田園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種的時節(jié),因此,說到耕地,也應(yīng)該稱為“春耕”。我國是農(nóng)業(yè)國家,對于節(jié)令,極為重視。“迎春”的禮儀,在古代官方頒布的規(guī)章制度里,有著明文規(guī)定,到東漢明帝時,逐漸完善,后世把它列入祀典。地方上的官員也要舉行迎春典禮,時間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間,則更是鋪張盛大,十分熱烈。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勸農(nóng)務(wù)耕,注重生產(chǎn),一方面示人以珍惜韶光,不要辜負(fù)一年之中的最好季節(jié)。
[春神]
春神一名青帝,《尚書緯》說:“春為東帝,又為青帝?!辈菽救氪阂詠?,顏色開始變青,由此引伸,植物的茂盛狀況,可稱為“青青”?!对娊?jīng)》有“綠竹青青。”迎春時的車旗和服飾,都應(yīng)使用青色?!稘h書·郊祀志》:“迎春祭青帝勾芒,青車旗服,歌青陽,舞云翹,立青幡,百官衣皆青,郡國縣官,下至令史,服青幘?!睗h武帝之后,五行陰陽學(xué)說開始盛行,認(rèn)為東方屬木,南方屬火,中央屬土,西方屬金,北方屬水,分行四時,各有其德,也各有一定不變的方位,因而以五帝相配:(一)中央黃帝,以黃靈后土等配之。(二)東方帝太皥,以青靈勾芒等配之。(三)南方炎帝,以赤靈祝融等配之。(四)西方帝少皥,以白靈蓐收等配之。(五)北方帝顓頊,以黑靈玄冥等配之。對于五帝的祭祀,各于四季的開頭以及立秋以前第十八日,舉行郊祭的禮儀?!吨芏Y·周官》:“兆五帝于四郊”。到了清朝,只保留立春之前的祭祀,即“迎春”。春天屬木,位于東方,日出于東,滋育萬物,所以“迎春”的祭祀禮是在東郊。祭祀的神靈為太皥、伏羲以及勾芒。伏羲曾教導(dǎo)人們佃漁畜牧,養(yǎng)家畜用以充實(shí)廚房,從而免除了打獵的辛勞,以木德著稱,號為“春皇”。勾芒就是傳說中春神的名字,代表春天的發(fā)育氣象,由于春的盛德在木,所以把專司木運(yùn)的神靈,叫做勾芒?!对铝睢罚骸按涸缕渖窆疵??!薄栋谆⑼ā罚骸懊⒅疄楣伲纫?,物始生也?!?/p>
[矜恤緩刑]
我國古代在立春之前,均有對囚徒減免刑罰、憐憫撫恤的行為。《禮記·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犧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睗h朝文帝、章帝、明帝時,經(jīng)常下詔,撫恤囚犯,減免刑罰,救濟(jì)鰥寡孤獨(dú)。例如章帝元和二年,曾經(jīng)下詔三公:“方春生養(yǎng),萬物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yàn),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惫湃苏J(rèn)為,春天陽氣生發(fā),萬物開始生長,如果唯獨(dú)人類除外,便不合情理,所以《禮記·郊特牲》有:“春饗孤子?!薄洞呵锓甭丁ぶ嗡逍小酚校骸傲⒋撼鲚p繁,去拘留,除桎梏,開閉闔,通障塞,存幼孤,矜寡獨(dú)?!倍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