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最后一天,名“大神變”,燃燈表示恭敬佛祖,所以,從漢明帝時期,開始沿襲為賞燈的風俗習慣。梁簡文有《列燈賦》,陳后主有《光壁殿遙詠山燈詩》,然并不知歲燈何時,月燈何夕。從唐朝起,開始流行在上元賞燈?!冻皟L載》載:“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繡,飾以金玉,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宮女千數,衣羅綺,曳錦繡,耀珠翠,長安少婦千余人,于燈下踏歌?!庇性娰澝赖溃骸盎饦溷y花合,星橋鐵鎖開?!碧菩跁r更為盛大,元宵節(jié)以及前后兩天,夜晚馳禁,開市燃燈,以正月十四至十六日為燈市,列為定式。開元年間,天下元夕張燈,廣陵最為盛大。五代時,蜀國君主孟昶偶爾放燈,沒有固定時間。宋朝沿襲唐制,并且頒布詔令確定下來。明太祖建都南京,曾經修建彩樓,招徠天下富商,放燈十日。清太宗時期,上元御乾元門,中元、下元御東華門,三元皆不禁夜,人們都在街頭賞燈。而后又去除中元下元二個,而上元規(guī)模之盛大,超過前代。
至于各地元宵燈展的起訖日期,也是參差不齊。浙江湖州從正月十三日起,至十八日收燈。河南唐河則把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稱為燈節(jié)。廣東陽江是從正月初十到十五或十六。福建福州則在十一夜晚,已經有人燃燈,直到二十二晚上才開始息止。江蘇丹徒以十一日為上元燈節(jié),到二十日停止,叫做“落燈節(jié)”。江蘇興化十三日張燈,至十六日停止。而南京,根據《金陵歲時記》,以正月初八、十三日、十五日作為燈節(jié)。北京,根據楊允《長都門元夕張燈記》記載,始于正月初八,到十三日尤為盛大,十七日停止,所以自十三至十七,都叫燈節(jié)。此外,浙江省永康、瑞安等處,十三叫做“試燈”,十四至十六,叫做“正燈”,十七又叫做“殘燈”,慶元從十三夜至十五夜,平陽從十二晚上開始,到二十晚上。武義時間較長,是從初十夜里開始,到二十夜里。大體上建德時間最長,從十一日起始,一直到二十二日方才停止。大致來說,十三日開始張燈,名“上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為正式賞燈時間。
[燈名]
古代花燈品種多樣。把燈重疊,做成山形,叫做“燈山”,把燈扎成圓形,叫“燈球”。燈塔又名塔燈,多為寺廟佛塔使用,每層懸燈六盞,自下而上,由大漸小,有的掛到七層為止,也有的掛到九層或者十一層,大致都是奇數。在佛塔上設燈,遠遠望去,燦若列星。
燈牌樓盛行于全國各地,多數是府衙、學堂、會館之類公共場所使用,是用竹桿搭成架子,點綴松柏,遍掛燈籠,成為“與民同樂”、“天下太平”等字樣。也有的,在街市相望,行人匯集的地方,懸掛彩索,把各色繁燈栓在下面,名“過街燈”?!冻袇草d·上元詩》:“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p>
[祭猛將]
猛將相傳姓劉名銳,是宋朝將軍劉锜的弟弟,兩軍交戰(zhàn),常為先鋒,而后失陷敵陣,因為生前除蝗有功,死后封為驅蝗將軍,相傳十分靈驗。其祠堂廟宇遍布海內,名“猛將堂”,或者“猛將軍廟”。民間流傳劉猛將的故事很多。江浙各地,每年有“猛將會”,當地的人們,祭拜十方虔誠。也有人說猛將神名叫承忠,廣東吳川人,是元末指揮官,有猛將的稱號,因為江淮蝗旱,奉命督兵逐捕,蝗蟲盡死,元亡之后,自沉于河。又或者傳為劉锜、劉鞈,諸說紛紜,還是前者比較可靠。清朝雍正十二年,詔令官員在每年冬至后第三個戊日,以及正月十三致祭。本日大多認為是猛將神的誕辰,吳地俗稱為“待猛將”、“迎猛將”。
[慶新丁燈]
閩粵方言,把燈念做“丁”,因此,每添設一燈,則方言稱作添丁。凡是前年生男孩的人家,燈夕則自備花燈,掛在宗祠、神壇、社廟、觀音棚等處,名“慶丁”,作為祝賀。
十四 試燈
從本日起至十六日為燈節(jié)。各家將花燈懸掛廳堂以及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