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開心、不高興的事,看不見、聽不見——在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以求自保中,堅守那一份無瑕的情感——不等于無所作為,而是一種恬淡虛無的處世之道、養(yǎng)生之道。
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這樣一句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意思是人要對生活淡泊質樸,心境平和寧靜,外不受物欲之誘惑,內不存情慮之激擾,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如此,放之又放,空之又空,去之又去,自然地達到了“虛”,達到了“無”的境界。這時“虛無”與天相感相通,天和人都相通了,也沒有界限了,真氣自然也就跑到你身上去了,如此真氣就會像陽光一樣,掃去所有的陰霾障礙。這時,全身的經絡、關節(jié)也都變得暢通明達了,即使有隱藏的疾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除去,這樣疾病就無從發(fā)生了。這實際上是治療當代人心靈疾病的一個良方,也是現(xiàn)代人健康長壽的養(yǎng)生圣經。
由于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現(xiàn)代人突然成了追趕時間的忙人,而時間又太快了,所以人總是流連于堆積如山的資料、文件、課本之中,徘徊于酒店各色餐桌的應酬、歌廳里熱情奔放的K歌……如此,何時才能找回心底的那片悠然與恬淡?不懂得恬淡虛無的人,總是要受到自然的懲罰,所以現(xiàn)在才有太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甚至有的已經出現(xiàn)了危險的健康狀況。所以建議每個人都要注重恬淡虛無的養(yǎng)生準則,保持心平氣和的生活,使精神保持專一,不為身外之物而擾動心神,如此,臟腑之精才得以有效守持而功能協(xié)調正常。總之,“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心理養(yǎng)生原則,對于我們今天預防疾病、保障健康、延年益壽仍有著極其現(xiàn)實的意義。
怎樣才能做到恬淡虛無呢
第一,講究一個“靜”字。
《老子》中非常推崇一種養(yǎng)生思想——靜。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講,只要做到了心情寬松、平靜,少存邪欲之念,不要患得患失,就可以保持思想純平、心神平靜、情緒樂觀的狀態(tài),就能做到“陰平陽秘,精神乃至”,這對健康是很有益的。
另外,進行適當?shù)摹办o”練習,對于培養(yǎng)人恬淡虛無的養(yǎng)生本質也有很重要的意義。比如瑜珈的冥想功、太極拳的“靜”練習等,都是不錯的“靜”養(yǎng)生方法。
第二,修煉“無為”。
老子講“無為”,也是讓人達到虛無的狀態(tài),我們的人體氣機的運行是無為的,人的心純凈了,自然也就明白了無為、道法自然的妙義?!盁o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讓人還虛,人還了虛,才能融進宇宙的能量,才能使自己的心身達到平衡,身體平衡了才是真健康。自身是個小宇宙,自身的太極陰陽平衡就是中道,循中道而行才能養(yǎng)生長生。
第三,為自己尋得一片超靜的“世外桃源”。
悠閑時,可以遠離喧鬧的都市。來到曠野,站在大片大片的麥浪中,天空是那么的美麗,碧藍碧藍的,純凈得無一絲一縷雜質,飄于空中的朵朵白云,就好似老爺爺做的棉花糖,散發(fā)著誘人的甜香;陣陣清風吹拂,柔柔的,帶著大自然的味道,嗅一口,就覺得它已濾去了心底的塵沙!此時整個人都是干凈、純粹的,也是空靈、虛無的。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稍加品味總能發(fā)現(xiàn)很多讓自己心靈“凈無”的場景,比如樹上偶爾飄下幾朵殘花,輕輕漾漾,落到地上連一點聲音也沒有。這種意境,我們在用心欣賞時,自然會帶有那一份恬淡的情懷。當然,在繁忙的都市,偶遇毛毛細雨,雨細得連看也看不見,衣服卻分明覺得微微濕潤。這種“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意境,同樣讓人收獲一份恬淡。
另外,對于不開心、不高興的事,看不見、聽不見——在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以求自保中,堅守那一份無瑕的情感——不等于無所作為,而是一種恬淡虛無的處世之道、養(yǎng)生之道。
楊力啟示:
自心修得一份寧靜,點染心靈幽泉的荷,讓我們與心靈的守護者對話,找回那份失落的“執(zhí)心恬淡,無染纖塵”,也讓自己的心靈在恬淡虛無中凈化、升華,讓靈魂悠然棲息于云間。如此,我們便能獲得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所以,恬淡虛無是一種養(yǎng)生的手段和方法,是值得我們一生追求的幸福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