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心養(yǎng)“長”,生脈得氣的養(yǎng)心茶(1)

人體的春夏秋冬 作者:史贊華


《黃帝內經》中說:"心為君主之官,君主寧,群臣則安。"君主只要沒有什么問題,其它臟腑就都沒多大問題,如果君主先亂,那么就群臣無首,亂成一團了。

如何保持臟腑君主的健康呢?重在養(yǎng)"長",要讓心臟有能量。心對應著夏季,因此夏季是養(yǎng)心養(yǎng)長的最佳時節(jié)。

心律不齊是現代人亞健康的普遍癥狀,有的人心動過速,有的人心動過緩,尤其是常坐辦公室、運動量小的年輕一族通常心臟都會有些小毛病。

前面我們說過,心是人體的動力來源,心臟是整個供血供氣的中心,如同一個泵血的水泵,因此,心臟的搏動狀況也就反映了人體的動力狀況。

心律失常有諸多表現,例如:心慌,胸悶,脈搏或快或慢,總是不自覺地嘆氣,渾身無力,勞累或情緒激動后不適感會加重等。

心臟的搏動是一收一放,收時發(fā)出"咚"的聲音,放時發(fā)出"嗒"的聲音,咚-嗒-咚-嗒,才是心臟的正常節(jié)奏,這也是生命的節(jié)奏。咚-嗒-嗒,咚-咚-嗒,或者其他不和諧的節(jié)奏都是心臟的異常。這說明這臺生命的血泵,收縮舒張不完全,泵血功能弱,光跳動不做功。

如果某人心臟搏動無力,那么中醫(yī)稱之為心氣虛,因為氣不足;如果心臟搏動得快而無力,則是心陰虛,因為陽氣釋放過多卻沒有充分發(fā)揮作用;如果心臟搏動得緩而無力,則是心陽虛,陽氣釋放不夠致使心臟跳動緩慢。

還有的心臟功能不好是則由于脾氣不足,肌肉無力,比如早搏、間歇等。中醫(yī)說"脾主肉",脾氣足,肉氣才足,否則心臟這塊肌肉就會有氣無力,跳動不起來。

西藥中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的最大弊病在于它們均能導致心律失常。這是因為,西藥是利用化學藥品的特性去影響傳導,其調節(jié)的原理是,過快的讓它慢下來,過緩的讓它快起來,即過速的,用藥物去阻止,過緩的,用藥物去刺激。這種單項調節(jié)很容易引起反向異常,對人體的損害也較大。

中醫(yī)的調節(jié)是則用藥性去影響人體,讓器官機能完善,讓心臟系統(tǒng)中虛弱的部分強健起來,養(yǎng)氣補虛,讓人體自身去調理治愈。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藥茶--生脈飲。

這種不苦的養(yǎng)心茶組成很簡單,人參、麥冬、五味子,其中,人參3克,麥冬9克,五味子2克。五味子如果放多了,藥茶會比較酸。如果從經濟方面考慮,也可以用黨參來代替人參,這樣價格更便宜,同樣有效。

生脈飲是古代名方,又稱生脈散,是補土派名醫(yī)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中留下的?!夺t(yī)方考》中說:"人參補肺氣,麥冬清肺氣,五味子斂肺氣,一補,一清,一斂,養(yǎng)氣之道畢矣。名曰生脈者,以脈得氣則充,失氣則弱,故名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