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人搶救計劃(4)

南渡北歸:離別 作者:岳南


傅接信后,當即作了回復。就書箱之事,專門致信李莊指示由史語所文書兼圖書管理員那廉君負責辦理。而此時陳寅恪正在回國的輪船上。對這段經(jīng)歷,陳氏在清華時代的高足楊聯(lián)陞曾有過一段回憶:“來美國留學之后,曾于1946年4月19日與周一良兄(當時青年學人中最有希望傳先生衣缽者)同隨趙元任先生夫婦,到紐約卜汝克臨26號碼頭停泊之輪舟中,探望先生。時先生雙目幾已全部失明,看人視物,僅辨輪廓。因網(wǎng)膜脫落,在英經(jīng)其國手名醫(yī),用手術(shù)治療無效。(先生曾膺牛津大學中文系講座之聘,實未就職,但借此前往就醫(yī)。)置舟回國,道出紐約,原擬再試醫(yī)療,后聞美國名醫(yī),亦無良策,遂決定不登岸。是日午后約3時半,先生在艙內(nèi)初聞韻卿師母、元任先生呼喚之聲,頓然悲哽。但旋即恢復鎮(zhèn)定,談話近一小時。對一良與聯(lián)陞近況,垂詢甚詳。時二人皆已在哈佛先后完成博士學業(yè),即將回國任教。……此為聯(lián)陞在國外拜謁先生惟一之一次,亦為畢生最末之一次?!盵29]前去拜訪的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后來回憶說:陳寅恪“睡在船艙床上,對我說,‘趙太太,我眼雖看不見你,但是你的樣子還像在眼前一樣’這是(我們)最后一次見面”。[30]此情此景,令趙元任夫婦溘然泣下。自此,陳、趙兩位原清華國學院導師,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一、二組主任,中國歷史、語言學界的泰山北斗,紐約一別竟成永訣。而此次訣別,也意味著陳、趙二人與史語所的緣分已盡,各奔東西。陳寅恪為此留下了“人生終古長無謂,干盡瀛波淚未干” [31]的詩句以示心跡。

1946年5月底,陳寅恪返國抵南京,暫住妹夫俞大維公館。未久,夫人唐筼攜三個女兒由成都抵京,一家人算是得以短暫團圓。6月12日中午,由昆明來南京教育部辦理清華復員事宜的梅貽琦專程赴俞大維公館拜望陳寅恪,并請陳回到復員后的清華繼續(xù)任教,陳表示可以考慮。8月,傅斯年告別復員后的北大南飛,在京停留期間專程拜望陳寅恪夫婦,并勸陳氏不要再回清華,留在南京一邊休養(yǎng)一邊等待史語所自李莊復員回遷,繼續(xù)擔任本所一組組長與專職研究員職位,生活、住房等一切事宜,皆由傅氏負責安排妥當。面對傅氏的盛情,陳寅恪答應可作詳細考慮,但自己則傾向于回北平清華園。傅知彼對清華園與清華同事尚有一份難以割舍之情,不再強勸,只囑陳再作考慮,告辭而出,趕赴李莊。幾天后,陳寅恪接到了梅貽琦寄來的聘書,決心重回清華任教。

1946年10月,陳寅恪安頓女兒流求、小彭在南京讀書,與夫人及小女美延赴上海,乘船轉(zhuǎn)道赴北平,重返闊別九年的清華園,暫住清華園新林院52號,抗戰(zhàn)爆發(fā)時在天津離去的工友陳忠良也回到了陳家,生活等諸方面算是安頓下來。同戰(zhàn)前課程安排一樣,陳氏仍任清華中文、歷史兩系合聘教授,外兼已復員的燕京大學研究院導師。時已由美國歸來并出任北大校長的胡適多次前來拜望陳氏一家,并想方設法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因陳寅恪已雙目失明,教學研究皆需助手查閱誦讀所需書籍資料及抄寫講稿,遂與清華校方協(xié)商,向北大秘書長、史學系主任鄭天挺求助,請王永興前來協(xié)助。陳寅恪在致鄭氏的專函中寫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