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據(jù)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檔案。
[38] 朱瑞熙、徐曰彪《范文瀾》,載《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名家》,劉啟林主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年出版。
[39] 《趙儷生文集?籬槿堂自敘》,第五卷,趙儷生著,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40]《中國通史》,范文瀾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41]新中國成立后,黃炎培以74歲高齡當上了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yè)部部長,這是中共投桃報李的酬謝。而黃也知恩圖報,據(jù)傳他是民主黨派中第一個喊出“毛主席萬歲”口號的人,而彭真是中共派系中第一個發(fā)明“毛主席萬歲”的人,但這個最早的發(fā)明權到底歸黃還是歸彭,在黨史研究界一直爭論不休。
[45] 《近三十年見聞雜記》,左舜生著,香港自由出版社1952年出版。
[46] 羅家倫《元氣淋漓的傅孟真》,載《傅故校長哀挽錄》,臺灣大學1951年6月15日印行。
[48] 《“九一八”一年了!》,載《獨立評論》,第十八號,1932年9月18日。
[49] 李濟《創(chuàng)辦史語所與支持安陽考古工作的貢獻》,載《傳紀文學》,第二十八卷一期,1976年1月。
[51] 羅哲文《李莊憶舊》,載《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李莊》,李莊鎮(zhèn)政府1993年出版。(內部發(fā)行)
[52、63] 《中國建筑之魂》,費慰梅著, 成寒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出版。
[53] 劉東平《古建筑的保護神:梁思成》,載《人物》,2001年第1期。
[54] 除了羅、鄭等人提供的證據(jù)外,在李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據(jù)羅南陔之子、原南溪縣政協(xié)委員羅萼芬說:“美國投放到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為什么沒投到京都、奈良?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羊街8號我家。當時羅斯福要向日本扔原子彈,但不知道扔到哪里合適,就問蔣委員長,介公也不知扔到哪里是好。于是有人建議把梁思成接到重慶,征求一下他的意見,看這原子彈咋扔合適,讓他畫個圈圈。梁思成臨走時,專門來到我家,找到我的父親羅南陔,要他好好照顧梁思永,還說美國要炸日本本土,但不知炸哪里好,圈圈畫在何處也心中沒數(shù)。當時梁氏兄弟與我父親就商量,最后說哪里都可以炸,但就是不能炸京都、奈良,因為哪里有很多古建筑,一炸就太可惜了。梁思成很同意這個看法,說了些話就走了。日本決定投降后,梁思成從重慶回李莊,又來到我家看梁思永。我父親與他兄弟倆聊天,梁思成說,美國這次轟炸,日本的城市毀壞的很厲害,但最后還是按照我們商量的建議,沒有炸京都、奈良。后來羅斯福說光用常規(guī)炸彈還不行,需要扔幾顆原子彈,要不日本人不得干,來問我。我還是那個建議,扔哪里都可以,但就是別扔到京都、奈良。后來美軍就參考了我畫的圈圈,就把原子彈扔到了廣島和長崎?!绷_萼芬說:“梁思成說這話的時候,我正好在旁邊給他們倒茶,就聽到了。所以說美國炸日本和扔原子彈,故事就發(fā)生我家。這個事從我家傳出去以后,李莊的百姓就說:‘不是美國原子彈,日本投降不得干;美國丟下原子彈,打得日本直叫喚?!髞砹_哲文來李莊,問我這個事,我告訴他,他才把事實真相寫出來。”
羅萼芬老先生的這段話,自然是孤證難立,目前仍沒有找到其他材料可以佐證,羅哲文確實回李莊訪問過,但對此說表示懷疑。既然羅老先生說得言之鑿鑿,就只能作為一說記錄于此,估妄言之,估妄聽之吧(2003年9月26日,岳南在李莊羅萼芬家中采訪記錄)。
[55] 《日本問題文件類編》,世界知識出版社1955年出版。
[56]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簡史》,孟慶瑞著,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58、60] 重慶《中央日報》,1945年8月11日。
[62] 《致俞大綵》,載《傅斯年全集》,第七冊,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80年出版。
[64] 《中央日報》“副刊”,1945年8月14日。
[65] 李霖燦《大匠誨人有典型——記濟老二三事》,載臺北《中央日報》,1985年12月30日。作者李霖燦原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工作,著名納西文字研究專家、美術史家,1948年年底押運古物去臺灣,一度出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999年去世。
[66、67] 《中央日報》,1945年8月16日。
[68] 引自《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黃仁宇著,九州出版社2008年出版。
[69] 王作化、王晉陽《第一個報道日本正式簽字投降的中國記者》,載《縱橫》,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