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隔溪遙見舊書堂。”
有道是“鬼是女的厲”,長發(fā)的貞子遠比生化危機中的怪物更陰煞瘆人。相比之下,女鬼的詩更加幽怨。被人冤殺的鄭瓊羅的鬼魂遠逐千里,哀怨道:“春生萬物妾不生,更恨香魂不相遇?!笨资弦驊z念自己的五個孩子被后母欺負,從墳冢中出來撫慰孩子,嘆道:“死生今有隔,相見永無因?!倍A樓上那個幽然而來,沓然而去的湘中女子詩中更透出糾纏無盡的凄楚情怨:“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此外,還有燈魅、花精、獺怪、狐妖等,無不吟出荒煙蔓草間的冷雋和詭秘。
“姑妄言之姑聽之,瓜棚豆架雨如絲。”如果將上面所寫的這些神仙鬼怪的詩全都信以為真,則不免太過呆笨了。神鬼之說,實為虛妄。然而,據此將《全唐詩》尾卷的這些詩句打入冷宮,束之高閣,任其塵封蟲蠹,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現(xiàn)在不少人都喜歡收藏古董,古董之所以可貴,并非是它現(xiàn)在的使用價值,而是它上面所凝聚著的厚重歷史痕跡。正因如此,才像謎一樣吸引著我們去探究和品味,讓我們如癡如迷。《全唐詩》中的這些仙鬼之詩,當然說不上能如李白、杜甫等人的詩作那樣字字珠璣,在藝術上爐火純青,但其中同樣也凝集沉淀了唐代的歷史和文化。
武俠故事或者懸疑小說中,常有這樣一種情節(jié):在幽深晦暗的地道中,突然打開一座神秘詭異的暗室,其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樣的事情讓人既緊張又興奮。翻開《全唐詩》尾卷中的這些神鬼仙道的詩篇,我就有一種這樣的感覺。
神秘而曠邃的境界,可以包籠天地、役使造化、驅遣幽明,這是唐代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來的詩句密碼,它經歷了千年的時光,依然沉默在《全唐詩》的暗黃書頁中。讓我們秉起燭光,照亮其中的斑斕瑰麗、幽冷飄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