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效一
甜蜜的友誼
非洲蜜獾喜歡在白天活動,以昆蟲、小型嚙齒類及幼羚羊等為食,尤其喜食蜂蜜。蜜獾本是一種孤獨的動物,但它卻和一種褐色的小鳥響蜜硏結(jié)下了“甜蜜的友誼”。一個打蜜,另一個挖蜜,然后共同享受。
非洲有很多蜜蜂在地上營巢。響蜜硏發(fā)現(xiàn)蜂巢以后,就會向蜜獾的洞飛去,發(fā)出一系列特殊的叫聲。蜜獾一聽到這種呼叫信號,就立即鉆出洞來。于是響蜜硏就帶領(lǐng)它向蜂巢跑去。蜜獾的毛又密又厚,所以不怕蜂螫,可以放心大膽地把蜂巢挖開,將蜜和蜜蜂的幼蟲吃掉,然后只把空蜂房留給響蜜硏,而響蜜硏想要的正是空蜂房--蜂蠟。原來,這種奇特的小鳥能吃蜂蠟。這種習(xí)性使動物學(xué)家們非常感興趣,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原來在響蜜硏的嗉囊里有許多共生菌和酵母菌,這些菌類能分解蜂蠟,把它變成脂肪,從而使響蜜硏的機體能夠吸收。
當?shù)睾谌撕芰私膺@種動物的習(xí)性。他們早已發(fā)現(xiàn),響蜜硏能將蜜獾引到有蜜蜂巢的地方。于是人們便也跟隨叫喚的小鳥,去找蜂巢,弄到蜂蜜。有趣的是,響蜜硏也情愿給人做向?qū)?,也可以和人建立“甜蜜的友誼”。因為這對響蜜硏來講,人或動物都無所謂,反正它的伙伴要蜂蜜,而它自己要蜂蠟,這真是皆大歡喜。
然而,并不總是僅僅為了“嘴饞”的共同利益才使動物們聯(lián)合起來,有時是安全的需要,把一些不同的動物牽扯到一起。
在中美洲有一種文鳥,這種靈巧的小鳥會編織很復(fù)雜的巢,巢的樣子就像一個罐子吊在樹枝上。在熱帶,想找鳥蛋吃的動物很多,有猴類、野貓、蜥蜴、蛇、浣熊、負鼠等。它們都善于爬樹,所以鳥類想要保全自己的后代不受侵害非常困難。不過,那些兇惡的動物并不敢冒險爬進文鳥的“罐子”里,因為聰明的文鳥常常把巢安置在黃蜂巢的旁邊,正是黃蜂巢--這個可怕的大球在保護著小鳥。有趣的是,黃蜂從不得罪自己的小鳥鄰居,而對侵犯小鳥的各種敵人卻毫不留情。
友好的共棲
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互相之間看不出有什么利害關(guān)系,但能生活在一起。自然界中的這種友誼關(guān)系叫“共棲”。
在新西蘭峭壁重疊的荒島上,棲息著一種很有名的3只眼蜥蜴--楔齒蜥。這是一種很古老的動物,起源于原始的爬行動物,這是楔齒蜥有3只眼的原因。一些科學(xué)家認為,所有的脊椎動物--魚類、鳥類、獸類以及我們?nèi)祟惖淖嫦?,從前都?只眼的動物。第3只眼較小,長在顱頂上,后來漸漸地退化了。人的頭部,在大腦半球之下,還保留有第3只眼的殘跡--松果腺。楔齒蜥顱頂上的第3只眼發(fā)育較好,有水晶體,也有視網(wǎng)膜,但視力不佳,僅僅能分辨黑白。
在新西蘭的島嶼上,棲息著成千上萬的海鷗。楔齒蜥能與海鷗友好相處,共同生活在用樹葉鋪成墊子的洞中。楔齒蜥在洞中產(chǎn)卵;而在另一個角落里,母海鷗正在孵育自己的小鳥。楔齒蜥蜷曲著身子,睡在海鷗的身旁,但它從不傷害大小海鷗。
海參的耐性
大自然賦予海參的武器盡管很特殊,但效力極大。它們向來犯者“射擊”出去的竟是自己的內(nèi)臟!當兇猛的對手吞吃海參的內(nèi)臟時,海參就趁機逃之夭夭。
有一種小魚可以接近海參,海參對這種小魚很有耐性,它竟然允許這種小魚鉆到自己的身體里去。這種小魚很像鰻魚,名叫隱魚。有時三四條隱魚同時住在一只海參的“肚子”里。隱魚白天睡覺,夜里爬出來覓食,去捕捉小蝦。捕食之后,又向“活房子”--海參游去。海參為什么有如此大的耐性呢?學(xué)者們目前還不能回答。
如果隱魚附近沒有海參,它就在某些海星的身上打主意,找一個棲身的地方,或者在軟體動物的貝殼里藏身。
海洋大力士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