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直擊】
孟強上小學二年級。一天早上,他特別不愿意早起。媽媽催促了他幾次后,他居然很不耐煩地大喊了一聲:“奶奶的,別來煩我,我不想起就是不想起?!泵蠌姷膵寢屜仁且惑@,覺得這孩子怎么能說這么不禮貌的話呢?緊接著,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說:“小屁孩,你跟誰學的這個話?不禮貌不知道嗎?”
孟強沒有理會媽媽,繼續(xù)賴床……直到不能再賴下去了,他才急急忙忙地起床,早餐也顧不上吃了,就上學去了。
晚上睡覺時,孟強媽媽對孟強爸爸說:“老公,今天早上兒子居然冒出了一句粗話?!?/p>
孟強爸爸比較重視這個問題,忙問:“什么粗話?”
“奶奶的,好笑吧?我當時就笑了,覺得小孩子能說出這三個字,真是太有意思了?!泵蠌姷膵寢屵呎f邊笑。
“什么???你還笑的出來?你知道這是粗話,沒有教育孩子嗎?”丈夫帶著絲絲責備的口吻對妻子說。
妻子疑惑地問:“怎么啦?”
丈夫說:“孩子說臟話,我們要及時教育他,要讓他認識到這是不良的行為,要督促他改正,如果我們‘撲哧’一笑,孩子還以為那臟話很好聽,以后還會說,那樣我們不是縱容他說臟話嗎?”
妻子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表示一定會引起重視。
我最開始覺得小孩子說“奶奶的”很好笑,所以就忍不住笑了,但丈夫的一番話讓我意識到:在孩子說粗話的時候,發(fā)笑是不對的,因為……
——孟強媽媽
【場景分析】
小小年紀的孩子,就會說粗話了,他到底是跟誰學的呢?他是不是變壞了,家長應該怎么辦呢?兒童教育專家表示,五六歲到10歲左右的孩子懵懂無知,是非觀念不清,對粗話不太了解,見別人說他可能就學著說,比如在學校里跟同學學的,在家里跟父母學的。因此,家長要注意凈化家庭語言環(huán)境,不要在孩子面前爆粗口,以免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作為父母,要認識到孩子的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偶爾聽見別人說一句粗話、臟話,他并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就跟著學了。因此,遇到孩子說粗話、臟話的時候,不要認為孩子變壞了,就對孩子大加斥責。當然,更不能覺得好玩而哄然大笑,因為這樣做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應該告訴孩子:“孩子,這句話是不文明的,是罵人的話,不好聽,你不要學了,爸爸媽媽不愛聽?!?/p>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與小伙伴發(fā)生矛盾后,受了欺負,借說粗話、罵人來泄憤……這時家長千萬不能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也不能袒護孩子,而要耐心地說服教育,教孩子用謙讓和平和的方式來處理矛盾和糾紛,并應明確表態(tài)。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喜愛,為了獲得朋友,他會努力改掉不良言行的。
第三種情況是孩子習慣爆粗口、說臟話、罵人。對此,家長應該認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背隹诔伞芭K”、經(jīng)常爆粗口的行為對孩子影響不好,家長更應該采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從而建立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而且糾正說粗話、說臟話的習慣有一個過程,家長不要急于求成。例如,家長可以把不說粗話、臟話列入家規(guī)中去,如果孩子做到了,父母給他一定的表揚,長期堅持,肯定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