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該知足時不知足,不該樂時瞎快樂

觀念定成?。簺Q定你成敗與命運的16堂課 作者:張守富


——“知足常樂”,說著容易做著難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樂矣?!笔浪子^念中,“知足”與“常樂”被看做是一條綿延不斷的因果鏈——因為“知足”,所以“常樂”。但什么才是“知足”,怎樣才能“知足”?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

人生在世,總是歡樂和悲傷共存,順利和挫折交錯,稱心和失意更迭,滿足和不滿足共融。“足”與“不足”都是變量,“知足”與“不知足”同樣也是變量。在漫漫人生長路上任何的“知足”都是暫時的、相對的,而“不知足”

才是永恒的、絕對的。人不能貪得無厭,但更不能故步自封、廉價滿足。

有的人常勸別人“知足常樂”,而自己卻做不到。有的人把“知足常樂”

掛在嘴上、貼在墻上、放在桌上,卻在不知足中得不到一點快樂,只有困惑與煩惱。有的人今天知足,明天不知足;在這里知足,在那里又不知足;與自己的歷史相比知足,與別人的現(xiàn)狀相比卻不知足;去年賺了10 萬元知足,今年賺了100 萬元卻不知足;原來是初級職稱時知足,現(xiàn)在是中級了卻不知足……在“知足”與“不知足”之間,應(yīng)該抱有這樣的態(tài)度;即對物質(zhì)條件,要低標(biāo)準(zhǔn)、低要求,善于知足;對精神生活,要盡量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取法乎上,永不滿足。對待別人和社會的給予,要滿懷感激地盡量“知足”;對自己給予別人和社會的,不能輕易滿足。有所“知足”,才能從小的“知足”體會到人生的滿足;有所“不知足”,才能激發(fā)“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的雄心壯志?!爸恪本湍茉趥€人生活上超脫一點,豁達(dá)一點;“不知足”就能在公共事務(wù)上執(zhí)著一點,投入一點。不斷地否定“知足”,就能走向更大、更高的“知足”,“常樂”的質(zhì)量和層次就會有所提高,個人對社會的貢獻(xiàn)就能更大、更有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