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隋唐至宋元時期中國航海事業(yè)繁榮發(fā)展并一度進入全盛期(2)

中國海權 作者:張世平


宋朝建國后,即從海路展開對外貿易,并大力發(fā)展造船業(yè)。宋朝的統(tǒng)治不及于西域,傳統(tǒng)的東西交通要道受到阻隔,但通過海路,東與高麗、日本,南與南海以至非洲諸國仍然往來頻繁。當時,遠涉重洋的民用船舶稱之為“客舟”,可載2000斛粟。船上的設備包括拋泊、駕駛、起碇、轉帆和測深等方面一應齊全,在當時世界上是較為先進的。朝廷使用的海船稱之為“神舟”,其長闊高大和什物器用人數,都相當于“客舟”的3倍。造船業(yè)的發(fā)達,促使遠洋航行技術不斷進步。北宋海船已使用指南針測定航行方向。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記載了羅盤儀構造的基本原理。另有史料記載:“舟師在航行中,夜觀星,晝觀日;遇陰晦天,白天黑夜都看指南針”。②987年,宋太宗派遣宦官八人,分四路出發(fā),到南海諸國招徠商人貿易。宋時,海上交通線共有四條:一是沿用唐時舊路,從廣州通往今越南、印尼等地,再由此和阿拉伯(大食)交通;二是從明州或杭州起航,通往日本和高麗;三是入渤海到登州;四是哲宗時新開泉州到南海的一路,可抵達阿拉伯各國。宋神宗曾說,“東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據《武經總要》記載,宋代廣南水軍的巡航范圍已達西沙群島,在澎湖諸島有水軍。元代時,海洋活動可謂又勝前代一籌?!对贰酚涊d,由海道同元朝建立各種關系的國家約有20余個。《島夷志略》中列舉的東南亞及西亞、東非等處的地名就有100多處,記載的中國遠洋船隊與之建立海上貿易關系的亞非國家和地區(qū)達120個。當時的行泉府司管轄的海船有15000艘之多,海船的規(guī)模也相當可觀。非洲的一位旅行家曾寫道:他們那個“國家的全部貿易都操在中國船只手中”。當時,位于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是元朝與南海諸島國交通的樞紐。由此而東至爪哇,向西經馬六甲海峽遠及于印度、錫蘭、阿拉伯半島和東非。與海外經貿和內河糧運的同時,元朝的海外征戰(zhàn)也較多。

1268年,忽必烈曾令部將在高麗制造可載4000石的海船1000艘,以備元軍東侵日本之用。1274年在元兵南下滅宋的同時,忽必烈又命屯戌在高麗的鳳州經略使、高麗軍民總管等人,將田軍及女真軍、水軍15000人,乘千料舟、撥都魯輕舟、疾舟、汲水小舟各300艘,越海遠攻日本。1281年,元朝向高麗發(fā)軍十萬人,水手15000人,戰(zhàn)船900艘參與遠征日本的戰(zhàn)爭。1282年,忽必烈遣江浙、福建、湖廣兵5000人,戰(zhàn)船2500艘,循海道進入占城(今越南南方)。1283年又責令江南行省大造海船,發(fā)五衛(wèi)軍2萬人征日本。1286年,忽必烈下詔罷征日本,專力攻安南(今越南)。1287年發(fā)江淮、江西、湖廣省蒙漢軍7萬人、船百艘和云南兵、黎兵等再入安南。1292年忽必烈命福建、江西、湖廣兵2萬人,戰(zhàn)船千艘,載一年糧,遠涉重洋,進占爪哇。元軍于12月從泉州出發(fā),浮海經萬里石塘(東沙、中沙、西沙、南沙群島)等地,2月13日抵爪哇界,分軍水陸攻擊。

從上述可見,元朝對海洋的經略特別是海外征戰(zhàn)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次數最多的,而且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tǒng)的陸上拓疆模式,具有一定的海權意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