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上購得賈樟柯的早期作品集《小山回家》、《公共場所》、《狗的狀況》。好的電影是需要冷落一些天的,這樣才能滋養(yǎng)出更多的期待感。在一個心境平和的晚上,我將《小山回家》這部作品集放進了碟機,一個人靜靜地看。在選擇底層電影的時候,我通常習慣了一個人觀看。在黑暗和寂靜里,在能聽到自己呼吸的時刻,才能更好地進入到電影中去,于倒流的時光中,感受過去時代的痛與愛。
《公共場所》、《狗的狀況》是記錄短片,沒有耐心或者對導演沒有任何了解的人很難看得進去,很難看得出那些持久、凌亂、晃動的鏡頭在表述些什么,試圖傳達些什么。相比而言《小山回家》好多了,還算是個劇情片,它讓我們看到了學生時代的賈樟柯,一個熱衷于電影,有著狂熱心態(tài)的青年。因設備落后和年代久遠的緣故,這部短片畫面很粗糙,但是電影所表現(xiàn)的內容即使放在現(xiàn)在也能很容易引起共鳴:在北京打工的河南安陽人小山,要趕在二號這天回老家給六伯祝六十大壽,回家之前,他輾轉于妓女、服務員、上大學的同學、建筑工人之間,但無人與他同行,在北京站和北京南站,他和認識的票販子為了一張回家的火車票費盡周折,票販子被別的票販子打傷頭部,最后小山也沒能踏上回家的火車,而是和眾多的同鄉(xiāng)一樣留在北京過年,在街頭一個理發(fā)攤上,他剪掉了一頭凌亂的長發(fā)……
故事發(fā)生在1994年末,十多年過去了,北京站換了新面貌,但仍然和以前一樣,站前有無數(shù)舉著“旅館住宿”牌子招徠旅客的身份不明的人,仍然有四處流竄的票販子(甚至連服裝都沒有更換),有的地鐵通道里,依舊貼滿了小廣告,流滿污水充斥著骯臟的氣息。在租住的平房里,小山和幾個老鄉(xiāng)說著粗俗的話喝北京二鍋頭,親自上陣出演角色的賈樟柯更是每句話都不缺臟字。后來,小山借來房東的錄音機,老鄉(xiāng)在狹窄的房間里跳起了蹩腳的迪斯科——是的,這就是生存在北京的外地人,他們熟稔地說著“車公莊、西單、崇文門”等北京地名,與北京房東開著粗俗的玩笑,只有將自己關在房間里的時候,才借助烈酒和臟話的形式表達他們的愛與憎恨。他們的夢想如同蹩腳的舞蹈一樣,充滿痛苦和破碎感,拙劣的讓人想笑又想哭。他們千方百計想在某個時刻逃離這座城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成為這個城市血液中游離的一份子,難以融入又欲罷不能。
《小山回家》在某種程度上也像一部記錄片,鏡頭長時間穿梭在服裝市場、菜市場、火車站和地鐵中,車站廣播、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報紙上關于春運的報道等等,都被導演用于影片之中。與后來的《小武》相比,《小山回家》在節(jié)奏控制上略顯稚嫩,影片所表達的憤怒也顯得有些突兀,比如小山的妓女老鄉(xiāng)在屢遭小山冷遇之后,導演借助整屏字幕的形式打出了一句話,“我們賣X,你們賣什么了?”
小山在出租房里將老鄉(xiāng)惡作劇找來的同鄉(xiāng)女孩子“辦”了,之后在街邊埋頭喝粥,對那個質樸而又幼稚的女孩子不理不睬。這個城市又何其不是這樣,無數(shù)外地人懷揣夢想而來,卻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自己被這個城市侮辱了,那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繼續(xù)存活下去。家鄉(xiāng)此時已是一個遙遠的版圖,即使以后整日行走在玻璃尖上,也要日夜忍耐下去,等待自己所依附的這個城市幡然悔悟的一天。
賈樟柯說,雖然《小山回家》是他的電影處女作,卻奠定了他以后的電影美學方向,這部片子的完成,使他對電影的拍攝、剪接、發(fā)行都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在他此后的作品中,都能隱約發(fā)現(xiàn)《小山回家》的影子。如《小武》中小武在舞廳里笨拙地跳舞,仿佛《小山回家》里在出租房里跳迪斯科的小山老鄉(xiāng);《任逍遙》中,彬彬在歌廳里邊被抽一次耳光問一次“高興不高興”,那個近似于偏執(zhí)狂的孩子固執(zhí)地說了幾十個“高興”,這個鏡頭很容易令人想起賈樟柯在《小山回家》中出演的角色,在短短幾分鐘的鏡頭中,賈扮演的角色說了不下100句臟話。至于《小山回家》中所使用的嘈雜的背景音,更是延續(xù)到他以后的每一部作品中。
《小山回家》就像一把鈍刀子,刺痛了每個有相同感受的觀影者的心靈。我越來越喜歡底層電影,我懷疑那么多說看不懂第六代導演的片子的人,他們對電影的最高審美,難道就是去影院花高票價看一場空洞無物的武俠或科幻片,而對曾經發(fā)生和正在發(fā)生的歷史置若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