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節(jié):鄧亞萍 乒壇女皇的奧運不了情(1)

中國高端訪問拾伍 作者:余瑋


鄧亞萍

乒壇女皇的奧運不了情

鄧亞萍,中國乒乓球隊前運動員,曾有"乒壇女皇"的美譽。1973年2月出生于河南鄭州,200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歷任鄭州市乒乓球隊、河南省乒乓球隊、中國青年乒乓球隊、國家乒乓球隊隊員,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fā)部國內贊助商處項目專家,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系八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并任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體育與環(huán)境委員會委員,中國奧委會執(zhí)委等職。

雖然鄧亞萍已退役多年,但她那"乒壇霸主"的形象已深深定格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腦海中,包括她在乒乓球賽場上昂場的斗志、赫赫的戰(zhàn)績,及她那令對手膽寒心驚的凌厲眼神……不斷揮舞著球拍、瞪圓了雙眼,昔日的乒壇驍將如今已成為體育官員,每每在公眾場合見到鄧亞萍,都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皮膚白皙,大眼睛炯炯有神,妝容精致得體又不露痕跡,鼻梁上架著一幅小巧精致的無框眼鏡,明明是一個干練優(yōu)雅的職業(yè)女性,言談舉止間流露出知性的美感。

告別了賽場上南征北戰(zhàn)的生活,今天的鄧亞萍身兼國際奧委會項目專家、中國奧委會官員等重要職責于一身,實現(xiàn)了從普通運動員到體育專家、體育官員的華麗轉身。"任何事情從今天做起都還不算晚",這是鄧亞萍經常說的一句話,她往往用這句話激勵聽者。而她自己,也是默念這句話,不斷開發(fā)自己人生中的"荒原",收獲累累果實。

昔日奧運冠軍傾情播報北京奧運村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關于奧運會各項建筑設施的報道也日漸增多。奧運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官員齊聚北京,北京奧運村將是他們在這里生活、休息臨時的家。北京奧運村座落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西北角,與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只有1000多米的距離,其北面為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從"乒壇霸主"的高度轉型,鄧亞萍的職業(yè)人生也呈現(xiàn)出精彩篇章。2007年初,鄧亞萍上任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成為奧運村3個工作小組成員之一。同時,鄧亞萍也是奧運村部的新聞發(fā)言人。除了負責奧運村的具體工作,鄧亞萍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內容就是接受國際國內媒體的采訪,向世界播報北京奧運村,從而使人們與北京奧運會聯(lián)系更緊密。

在回答國際國內諸多知名媒體的輪番提問時,久經沙場的鄧亞萍展現(xiàn)了她超人的心理素質,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游刃有余的解答,記者們都真誠地對她的回答拍手稱好。正是在鄧亞萍娓娓道來的一個個數(shù)字中,北京奧運村一步步走進了人們的視線:總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20棟9層樓、22棟6層樓,皆為南北通透的板樓;配套設施非常齊全,商店、郵局、銀行、理發(fā)店、干洗店、影劇院、餐廳、診所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還有籃球場、排球場、網(wǎng)球場各4個……

2008年7月20日,是北京奧運村開村的目標工作日。鄧亞萍透露說,到時候呈現(xiàn)在世界面前的北京奧運村將充滿中國特色。曾經作為奧運會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住過奧運村,也作為國際奧運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在悉尼奧運會、鹽湖城奧運會、雅典奧運會、都靈奧運會參與了奧運村的工作,鄧亞萍對于奧運村的重要性體會頗深。她說,奧運村就像運動員的家一樣,所以,一定要用最貼心的服務讓運動員有回家的感覺。"奧運會從1896年首次舉辦,到現(xiàn)在已是第29屆了,而且還會繼續(xù)辦下去,北京只是其中一站,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所以我們不會把奧運村搞得很奢華。每個國家搞奧運村,都一定要包含自己的文化和傳統(tǒng),我們的特色就是中國元素,我想到時候呈現(xiàn)在各國運動員面前的奧運村一定不會讓他們失望。"

北京奧運村在接待北京奧運會之前,還要接待殘奧會運動員,因此北京奧運村的建設把殘疾人運動員的要求也考慮進去了。鄧亞萍坦言,這一點對于北京奧運村是一個很大考驗,"我們一方面要滿足這種需求,另一方面要堅持節(jié)儉辦奧運的政策"。為了兼顧殘疾運動員的特殊需要和節(jié)儉辦奧運的政策,奧運村建設的過程里,一些細節(jié)方面做足了功課。鄧亞萍介紹說,北京奧運村運動員公寓的衣柜掛衣桿都比較低,這樣殘疾人運動員就能方便使用;更引人注目的是運動員公寓里的把手外型都是U型。諸如此類,一個小小的改動就會讓殘疾人運動員方便很多。鄧亞萍說,每一位入住奧運村的運動員都能感到舒適和放松,是她最重要的目標。同時她也渴望,屆時1.6萬名官員和運動員能在奧運村更好地感受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除了節(jié)儉與中國特色,鄧亞萍說,北京奧運村的建設符合國際奧委會標準。國際奧委會一直著力推廣"綠色奧運"的理念,希望通過奧運契機改善主辦國的整體環(huán)境狀況,為運動員帶來更好的生活、比賽環(huán)境。而歷屆奧運會在環(huán)境保護上也都會有一些具體的環(huán)保舉措。鄧亞萍表示,北京奧運向全世界作出了"綠色"承諾,在具體措施上會有更多的亮點。她舉例說,北京奧運村的制冷、采暖系統(tǒng)采用的是水源熱泵技術,不僅節(jié)約了大量電能,而且所采用的水也是污水處理后產生的中水。

場館建設采用環(huán)保技術之外,鄧亞萍說,全民環(huán)境意識的提高是北京奧運會最大的環(huán)保亮點。"無論是迎奧運的植樹活動,還是'保護母親河'等環(huán)保行動,都反映了'綠色奧運'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其實,生活中的鄧亞萍對環(huán)保的關注也體現(xiàn)在細節(jié):打印紙張雙面使用,有時已經只剩半頁的空白,她也會裁下來做個便簽。在鄧亞萍看來,這不僅僅是節(jié)省,更是美德,"只有我們從小事著手,才能讓大樹郁郁蔥蔥地生長,讓天空一片碧藍"。

隨著2008奧運會腳步的臨近,鄧亞萍的工作節(jié)奏緊張而有序。由于家住得離單位比較遠,鄧亞萍需要每天5點半起床,6點半離開家,因為她絕不允許自己遲到。除了任職于北京奧組委,鄧亞萍現(xiàn)在還任職于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等重大體育組織,每年還要參加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體育和環(huán)境委員會的相關會議,成了名副其實的"國際飛人"。同時,鄧亞萍還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每年都要參會并提出有具體建設性的提案。

雖然工作起來壓力很大,但若讓鄧亞萍退出工作,享受悠閑,對她更是一種折磨。她說若沒有工作可做,心里會有種失落感,仿佛找不到方向,迷惘而模糊,"等待工作也是一種煎熬,是在浪費時間"。事業(yè)以外,鄧亞萍還有家庭,她還是一個幼小孩子的母親。為了奧運會的工作,鄧亞萍犧牲了很多本該屬于家庭的時間。但是令她非常欣慰的是,還不到兩歲的兒子林翰銘非常聽話,讓她省了很多心。仿佛小瀚銘已經能夠理解北京奧運會對于媽媽的意義。在權衡工作與家庭的比重時,鄧亞萍的語氣很堅定,"我們都知道奧運會對于中國的深遠意義,我們這一代人能夠真正參與、籌備工作其中,是我們人生的一大幸事。更不要說我從小從事體育,接觸奧林匹克,這是一份不能割舍的感情。能夠參與其中、做一點點工作,有些犧牲也是無怨無悔的。""我的生活準則就是盡量為別人帶來快樂,為社會做點什么。生活離不開物質,但是在金錢和精神間我選擇后者",鄧亞萍表示,在北京奧運會的"非常時期"里,她的選擇就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