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叱咤乒壇的鄧亞萍,在賽場上打球時給人的感覺非常兇狠,有股霸氣。確實,競技場上,運動員如果沒有那樣一種氣勢,相信觀眾都會感到索然無味。鄧亞萍說:"你在比賽的時候,你就不能有任何的情面好講,你就應該去盡一個你作為運動員的一份職責,那么就是要拼到底。"如今的鄧亞萍依舊干勁十足,認為對的她就會堅持,尤其是她在國際奧委會里參與討論一些問題的時候,她的原則是該爭的一定去爭,而且要據(jù)理力爭。
頭頂著奧運冠軍、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的光環(huán),鄧亞萍在北京奧組委的許多同事也曾經(jīng)是她的球迷,有的甚至是看著她打球長大的一代人。但鄧亞萍坦言自己不想靠頭上的光環(huán)生活,她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她說:"實力誰都不差,如果那樣的話對于我還是別人都是不公平的"。她的話語讓人讀到一個自信女人對自身的洞察和對自己的坦白與坦然。
以前在乒乓球臺上只要對付一個對手,如今在團隊里工作卻更需要協(xié)作。鄧亞萍表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她往往喜歡跟幾個人先討論一下,也善于聽取大家的意見。重視團隊的力量,鄧亞萍說這是自己做運動員時就信服的道理,"運動員自己悶著頭練,再吃苦耐勞你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所以一定是需要其他人幫助。所以我一直以來,把別人看的很重,因為如果沒有別人對你的幫助的話,也不可能有我們的今天。"而且,多年的國外留學經(jīng)歷,鄧亞萍認為西方教育給自己最大的收獲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去調查研究,做深入扎實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做決策,就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能為奧運會服務,是一種榮耀",相比在球場上的個性鮮明,如今的鄧亞萍睿智而淡然。確實,經(jīng)歷了高等學府的學術熏陶、國際體育組織的工作歷練,更兼活躍于北京舉辦2008奧運會的臺前幕后,鄧亞萍已經(jīng)從一個普通女子運動員成長為一名出色的體育研究專家及優(yōu)秀的社會體育活動家。
如今的鄧亞萍更有大家風范,也更有魅力了,在參與國際奧委會和國際乒聯(lián)事務中,鄧亞萍表現(xiàn)不俗,她與不少體育界人士成了朋友;在國外訪問時,無論是接受媒體采訪,還是與官方人士會見,她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認真坦誠,頗有幾分外交家的風度。有人猜測,順著體育名將、博士、體育官員這么一條脈絡,鄧亞萍有可能將來踏入政界。對此,鄧亞萍的回答是任何的斷言現(xiàn)在都太早,如今最要緊的是辦好2008北京奧運會。
沒有培養(yǎng)價值的小個子卻創(chuàng)造史無前例的"乒乓神話"
在中國和國際體育界,鄧亞萍的名字擲地有聲,她可以算得上是乒乓球歷史上偉大的女子選手,并成為世界女子乒乓球運動的制高點,至今仍無人能夠跨越。1999年國際乒聯(lián)以鄧亞萍的名字命名,專門設立了"鄧亞萍全球女子乒乓球發(fā)展計劃"。在乒乓球世界的"鄧亞萍時代"里,鄧亞萍先后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4次奧運會冠軍,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成為唯一蟬聯(lián)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雙打金牌的運動員。她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xù)8年保持第1,是排名世界第1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積分與第2名相差100多分。
鄧亞萍在乒乓球運動中的出色成就,與她一米五幾的小個子形成強烈對比。在身材高大的運動員行列里,鄧亞萍的外形的確不顯眼,但她卻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tǒng)觀念。小小的個子,卻蘊藏著無限的能量,鄧亞萍用她更快的球速、更快的移動步伐和"我就是要打服你"的氣勢,贏得了她參與的所有比賽,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走上無比的巔峰。
可是,由于個子小,鄧亞萍曾被認為是不可造之材。1973年2月6日,鄧亞萍出生在河南鄭州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鄧大松曾是河南省有名的乒壇好手。受父親熱愛乒乓球的影響,鄧亞萍幼時經(jīng)常跟父親在乒乓球館里頭玩。5歲起,鄧亞萍很自然地就開始跟著父親學打乒乓球。
鄧亞萍還記得小的時候,父親經(jīng)常跟她講,長大以后要為國爭光,要拿世界冠軍。那時候的鄧亞萍還不大懂父親的話,不知道"為國爭光"是什么意思。直到她8歲左右,有一次在電視里看到世界錦標賽的一場賽事,中國乒乓球女隊獲勝。手指著電視里升國旗奏國歌的激動人心場面,父親借機向鄧亞萍解釋"這就是為國爭光"。從此,一個"拿世界冠軍,升國旗奏國歌"的理想就在小小的鄧亞萍心里萌芽,練球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那時,父親規(guī)定鄧亞萍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后,必須還要做100個發(fā)球接球的動作。一個雨天,父親說今天下雨就別去打球了,可鄧亞萍就是不依,一定要去打球,父親沒轍只好帶她去了。鄧亞萍那時只有七八歲,她為了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換成了鐵拍。每做一個動作,小小的鄧亞萍都必須承受大人都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而且,堅強的她從不在苦累面前退縮。付出總有回報,7歲的時候,鄧亞萍拿到了河南省少年組的冠軍,她的乒乓球天才逐漸為世人所注目。
盡管在全國聲名鵲起,已是令人矚目的新秀,可由于個子小,河南省隊、國家隊不接收鄧亞萍。面對質疑和否定,是繼續(xù)打下去,還是回到學校去上學,鄧亞萍被迫比同齡人更早地站在了人生和職業(yè)抉擇的十字路口。自己個子矮的局限性,這一點鄧亞萍從小就知道,父親很早便認真地與鄧亞萍溝通過身高問題。父親告訴鄧亞萍,要打球就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球速問題,身材不高,就必須把球打得快,這樣才有進攻性;二是步伐問題,別人跑一步,個子矮的你就要跑兩步,一定要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