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不光是賦稅制度,我們前面所講的開皇初年的法律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改定都有蘇威參與其中,為隋朝制度的完備做出了重要貢獻(xiàn)。
確立各項制度體現(xiàn)了蘇威的施政能力,但是,政治家光有能力不行,還要有道德。在政治道德這個問題上,蘇威也是可圈可點。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據(jù)《資治通鑒》記載,隋文帝的宮里不是掛了好多帳子嗎?帳子鉤都是銀制的。蘇威看見了很心疼。就找到隋文帝,滔滔不絕地跟他講節(jié)儉的美德,隋文帝一聽,大為感動,馬上把鉤子都換成鐵的了。這叫不肯逢迎帝王的喜好。
再舉一個例子,也是《資治通鑒》的記載。有一天,有個小官不知道為什么得罪隋文帝了,隋文帝大怒,非要殺了他。隋朝的《開皇律》非常完備,什么罪該殺,什么罪不該殺規(guī)定得清清楚楚,可沒有說得罪了皇帝就得死啊!所以,蘇威趕緊來勸文帝。
可是,文帝正在氣頭上,就是不肯聽,還非要親手殺了這個官員不可。一看文帝握劍在手,殺氣騰騰,蘇威干脆用自己的身體擋在了文帝前面。文帝繞過蘇威,還去追殺那個官員,蘇威又一次撲上去阻止。文帝氣得不行,拂衣而入。然后呢?過了一陣子,隋文帝又出來了。對蘇威說:"公能若是,吾無憂矣。"這叫不肯逢迎皇帝之憤怒。
一個宰相,能夠堅守政治原則,不計較個人得失,不逢迎皇帝喜怒,這當(dāng)然叫做有政治道德。既有政治能力,又有政治道德,這樣的人,隋文帝怎么能不欣賞呢?所以,沒過多久,就又給蘇威加擔(dān)子了。他不是納言兼度支尚書嗎?開皇二年(582),文帝又讓他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大理卿管刑獄,相當(dāng)于最高法院院長,御史大夫管監(jiān)察,相當(dāng)于國家紀(jì)檢委的書記,京兆尹相當(dāng)于北京市市長。這五個部門沒有一個不是要害部門,現(xiàn)在,蘇威一個人包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