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呢?三層意思。
第一,一個王朝對應一個都城,從三皇五帝直到兩漢,沒有改朝換代而不遷都的。那怎么解釋曹魏和西晉都定都洛陽,西魏和北周都定都長安呢?李穆說,那是因為這些朝代都是亂世,還沒來得及遷都就滅亡了,不足為法。
第二,陛下是應天順人的一代明君,一登基就移風易俗,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大好局面,所以,在都城方面也應該有所改變。
第三,現在的都城自漢代以來屢經戰(zhàn)火,已經殘破不堪,而且一開始建立的時候就未經規(guī)劃,怎么能擔當起我們大隋首都的重任呢。
這三條道理講得頭頭是道,足以打動人心。楊堅一看,大喜過望,說:"天道聰明,已有徵應,太師民望,復抗此請,則可矣。"現在,天意人心都已經表達清楚了,楊堅也就下定決心了,營建新都!
自古以來,打仗都并不只在戰(zhàn)場上進行。就在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廝殺的時候,隋朝的外交活動也在配合進行。
在這條戰(zhàn)線上,也出現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誰呢?就是隋朝著名的外交家,唐朝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
長孫晟有什么功勞呢?開皇二年(582),突厥剛一出兵,長孫晟就給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疏。他說:
玷厥之于攝圖,兵強而位下,外名相屬,內隙已彰;鼓動其情,必將自戰(zhàn)。又,處羅侯者,攝圖之弟,奸多勢弱,曲取眾心,國人愛之,因為攝圖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跡示彌縫,實懷疑懼。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間,頗畏攝圖,受其牽率,唯強是與,未有定心。今宜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酸呌懼?,必可一舉而空其國矣。
什么意思呢?他說,突厥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分裂。當時,突厥分為五大可汗,第一個是沙缽略可汗,名叫攝圖;第二個叫第二可汗,叫奄羅;第三個稱為阿波可汗,名叫大邏便;第四個稱為達頭可汗,名叫玷厥,第五個則是沙缽略可汗的親弟弟突利可汗,名叫處羅侯。長孫晟說,在這五大可汗中,達頭可汗、阿波可汗和突利可汗都與沙缽略有矛盾。既然他們彼此有矛盾,那我們就應該離強合弱,遠交近攻,充分利用他們之間的內部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可是一個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判斷。隋文帝一看這份奏疏,非常高興,馬上把長孫晟請到跟前,想要親耳聽聽他的高見。結果,長孫晟一邊講著天下大勢,一邊就把突厥的山川地圖給畫出來了,而且,還把每個可汗的強弱虛實都給隋文帝剖析了一遍。隋文帝一聽太震撼了,這長孫晟怎么什么都知道?。?/p>
那么,長孫晟為什么對突厥的事情那么清楚啊?因為當年送千金公主和親的時候,他就是送親使團的副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