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熹宗正式登基,受朝臣朝拜以后,擺駕回宮,所回的便是乾清宮而不是慈慶宮了。熹宗下旨令西李至噦鸞宮居住,這是明代宮女養(yǎng)老之地。西李這一搬,當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圖終成畫餅,她在政治上再也不能有所作為了。"移宮"后數(shù)日,噦鸞宮失火,經(jīng)奮力搶救,才將李選侍母女救出。"移宮"風(fēng)波才算暫告結(jié)束。
梃擊、移宮、紅丸三案,是明末三大疑案,它們首先是皇帝的家事,可更是政事、國事?;适覂?nèi)部的矛盾,是最高統(tǒng)治階層中所有矛盾的集中反映。這些案件,直接牽連到皇帝、皇太子、皇子、皇太后、皇妃、外戚、內(nèi)廷太監(jiān)、外廷閣部府院以及地方官員。對此,群議紛紛,至明亡方止。平心論之,李選侍應(yīng)立即移宮,紅丸案應(yīng)歸罪李可灼,楊、左等人如此主張,是朝議中比較客觀正確的觀點,也是正大光明之舉。
但是,在此之外,指責李選侍為武則天,有稱霸野心,指斥李可灼存心弒逆,則不免過激與苛責,有失公允。而且,從更深層次來看,在明代,如果皇帝年幼,或出現(xiàn)其他特殊情況,內(nèi)閣、外廷只有取得當朝皇太后的支持,方能有所作為。在沒有生母及皇太后和其他人可以控制后宮的情況下,內(nèi)臣勢力便會乘機弄權(quán)。宮中與熹宗朱由校有關(guān)系的只有曾受寵于光宗的李選侍,光宗在臨終前曾"命封選侍為皇貴妃"。如此說來,在內(nèi)廷,唯一能夠起到節(jié)制作用的只有李選侍一人。當時的東林黨人沒有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完全忽視了朱由校在內(nèi)廷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清除李選侍,將其驅(qū)逐出政治舞臺,希望由自己控制皇帝,結(jié)果事與愿違,不僅造成了后宮無主的局面,又使孤立無依的頑童皇帝迅速地依靠魏客集團。從政局的發(fā)展看,這顯然是一個失誤。東林黨人輕易地葬送了自光宗即位后開啟的新局面。
方從哲的過錯,在于常常模棱兩可,一定要說他勾結(jié)李選侍,授意李可灼,也不免深文周納,令人難堪。熹宗并非明君,在宣揚李選侍過錯時,不留余地,而應(yīng)該加罪于李可灼、崔文升時,又遷延不發(fā),后來雖然一戍一放,其后復(fù)又赦免。如此昏憒,其實不值一爭。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而楊、左等忠臣,豈不是爭非其人?
怪癖誤國的明熹宗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莫過于皇帝了,因為他們是專制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人,其作用大于任何名臣良相。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起,到公元1911年清宣統(tǒng)帝退位止,在兩千一百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共產(chǎn)生了三百三十一位皇帝。明代的皇帝們一共十七位,都很有個性。有要飯當和尚出身的開國者太祖;有為了爭奪皇帝位子,把自家晚輩拆分的成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坐班的神宗;有開酒樓賣豬肉自封大將軍的武宗,還有,就是擅長木匠手藝的熹宗朱由校。
萬歷、泰昌兩朝,皇位的更迭,宮廷的譎變,對于朱由校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特別是他的父親泰昌帝即位一月即崩,舉國上下,亂作一團。這年,他才十六歲。他的生母孝和王太后和光宗的正宮孝元皇后郭氏分別已于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和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死去。光宗朱常洛死后,朱由校已成孤兒,這在明代歷史上還是從未有過的。
這時的朱由校,還沒有被祖父萬歷帝立為皇太孫,也沒有被父親泰昌帝立為皇太子,更沒有出閣讀過書。萬歷帝在世時,始終不肯立這位長孫為太孫,也不肯讓長孫出閣讀書。直到臨死前才留下遺囑:皇長孫宜即時冊立、進學(xué)。幾天以后,泰昌帝即位,冊立朱由校的儀式自然應(yīng)該從皇太孫變?yōu)榛侍印5翘┎鄄⒉粺嵝膬苑馓?,后來在大臣的一再請求下,才下旨?欽定冊立東宮,擇九月初九日。"但人算不如天算,九月初一,泰昌帝竟然駕崩。朱由?;侍珜O未做成,皇太子還沒來得及做,書本一天也沒正式讀,竟然要繼承皇帝大位。這樣的皇位繼承者,有明一代,也僅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