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以這樣一種視野來看待中國的歷史,做進一步的改革開放,使中華文明具有世界的投射力。為什么這樣講?我舉兩個例子。一個例子是美國現任的國防部長蓋茨前不久在西點軍校演講,強調美國21世紀在全球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乃是美國怎樣在全球的范圍內用非軍事的軟懾力,在根本上消除恐怖主義和敵對勢力對美國的敵視。講硬懾力,美國不是哪一個可以比的,有報告稱,到2005年時世界上第一核力量美國已經領先第二核力量俄羅斯80%。
再一個就是《帝國的黃金時代》這本書講一個國家怎樣獲得大國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看兩段歷史記載,一段是看美國是怎么興起的,另一段是看在1850年以前中華帝國是怎么興起的?,F代史,美國是最好的證明,古代史,中華帝國是最好的證明,怎樣成為一個頂級大國,打遍天下無敵手。頂級大國有一個基本的特征,就是多元主義,即能夠用不同種族、不同區(qū)域、不同性別、不同宗教團體、不同政治團體的才能為大國興起提供基本的動力。強調多元主義是美國興起和中華帝國成為頂級大國最根本的文化體制優(yōu)勢。
美國硅谷就是一個多元主義的活樣板。那個地方最好的IT人才,無論是做技術、開發(fā)、金融、風險投資、推銷,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他們?yōu)槭裁丛诒緡删筒涣似孥E,只能來這個地方成就?因為這個地方給了制度上、文化上、社會上最大的多元主義保護。在這種多元主義下看人類歷史,漢唐時代的中國有一個了不起的表現,中國人的人種文化、地域來源非常之多,涵蓋的是區(qū)域是整個歐洲。這些人原來不是來自一個國家,慢慢接受了中國的概念,就是因為文明有整體的優(yōu)越性。
中國人講強國,著重的只是有形的因素,比如領土多大,自然資源多少,人口多少;英文講的Power,是指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生產力、科技創(chuàng)新力,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力量、體制的力量。二戰(zhàn)結束后不久,有一個叫賴肖爾的日本通在哈佛大學開了一門課——東亞的傳統和現代化。他講東亞的時候,就把日本當做整個東亞最重要的國家來談。學生不同意,他就準備了四幅亞洲地圖。第一幅是常規(guī)的領土面積地圖,第二幅是人口數量地圖,第三幅是GDP地圖,日本一下子就把中國、印度比下去了;第四幅是人均GDP地圖,亞洲其他國家都變得一丁點大,日本則變成一大塊。之所以強調用Power,是想說明近代以來中國落后的根本原因。現代世界里,決定一個國家地位、影響力、命運的已經不是天然賦予的條件,而是這個國家人的素質、能力,他們所發(fā)展出來的體制和制度的優(yōu)越性。
要想使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區(qū)域能夠具有持續(xù)的發(fā)展?jié)摿?,具有持續(xù)的競爭力量,具有整體文明的上升力量,最根本的是要有三個“T”。
第一個T是技術,包括硬件技術、軟件技術,也包括管理。管理也是技術的一部分,而且是更為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看一個國家或區(qū)域的技術,不但要看生產出來的產品,也要看投資、研究或是開發(fā)的總量、比重,而且還要看效益。ISS(系統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2005年發(fā)表,數據是2004年的)比較了中國、印度、美國在技術方面投資的效益,發(fā)現在這三個國家,研究人員的總量(全職研究人員),中國有93萬人,印度有120萬人,美國有134萬人。每百萬人口中全職研究人員的數量,中國是708人,美國是4 600人。研究方面的總投入,中國是270.8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13倍。研發(fā)費用占國家GDP的百分比,中國是1.44%,美國是2.68%。再看效益,科技方面的專利(全世界最好的專利都到美國去注冊),中國注冊了597項,美國注冊了94 110項,都是按照同一標準注冊的。每項專利的費用,中國花了4 660萬美元,美國花了330萬美元,后者研發(fā)的經濟效益是中國的12倍。第一個T現在世界上沒有什么爭議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一個國家的實力,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少不了技術。怎么能夠在技術上有大的發(fā)展,而且可以持續(xù)地發(fā)展,很有效益地發(fā)展,這就是第二個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