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節(jié):柒太宗的人鏡(3)

貞觀之治 作者:劉后濱


魏徵向李世民建議說,如果不采取寬大的政策,使人們真正安心,河北還要鬧出亂子的。于是世民派魏徵去河北安撫,準他便宜行事。魏徵在路上正好遇到被當地州縣解送進京的建成黨羽、前太子千牛李志安和齊王護軍李思行,他當機立斷,釋放了他們,從而解除了建成黨羽的顧慮,安定了河北。世民對此十分高興,也更加欣賞魏徵了。從此李世民與魏徵結下了一生的君臣之誼。

2、忠臣與良臣的選擇

魏徵是貞觀一朝諫諍之臣的代言人。扮演這種角色,不僅與魏徵本人的性格有關,更是由他以前的復雜經歷決定的。從魏徵的經歷來看,他從隋末至此,已經歷仕幾主,并不是李世民的“原班人馬”,根本不能算一個忠臣。若他想以“忠”事太宗而獲令名,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魏徵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立身處世方式,即以太宗客卿的身份,來輔佐他成就一番功業(yè)。用魏徵自己的話說,就是盡量做一個良臣而不是忠臣。

貞觀元年(627)的時候,有人告魏徵,說他結黨營私。太宗就命御史大夫溫彥博去查證此事,證明是告者所言不實。但溫彥博卻說,魏徵雖然沒有結黨營私,但既然有人告發(fā)他,也肯定是他的行為有所不妥。就連他和陛下說話的口氣和神態(tài),也總是讓人覺得看不慣。這雖然不是什么原則性的錯誤,但也是應該受到責備的。于是太宗令溫彥博轉告魏徵說:“愛卿向朕進諫數百條,對國家貢獻很大。怎么因為這點小事,便損害了自己的美名呢。自今以后,言行舉止要注意一些啊?!币苍S太宗心里還是對魏徵存有戒備,尤其是像他這樣個性很強的人,別人看不慣他,他自然也有許多人是看不慣的,結黨的可能性也就存在。

過了幾天,太宗問魏徵:“這幾天有沒有聽到什么不合適的事?。俊蔽横绱穑骸扒皫兹毡菹铝顪貜┎└嬖V微臣要多注意言行舉止,此話就大大不是。臣聽說君臣本為一體,可沒聽過不問是否出于公道,而只在乎言行舉止的。如果君臣上下,都以此為原則,只注重外在的形跡而不關心作為臣下應該堅持的根本原則,那國家是興是衰,就很難說了??!”

實際上,在一個過于看重人際關系的政治環(huán)境里,人們往往容易為了表面上的一團和氣而收斂自己的形跡,隱藏自己的個性,甚至不顧原則而說一些違心的話,做一些違心的事。和稀泥的老好人,總說一些永遠正確的廢話的人,以及總有耐心聽這些廢話而不管事情實際效果的人,凡此等等,都會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里如魚得水,穩(wěn)步升遷。而一些有個性有能力的人,敢于表現自己真性情的人,得到的評價往往是非常具有爭議的,甚至完全是負面的。

魏徵最擔心的就是朝野內外都為了取悅皇上以及互相取悅而唯唯諾諾、蠅營狗茍。這樣的話,國家就只會走向衰亡,根本不可能擁有活力與朝氣。他的性格以及對國家的責任感,都決定了他不可能去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他就是要做那直言的臣子,讓自己放出不一樣的光芒。魏徵是幸運的,因為太宗具有非凡的容量,他自信、大度,能夠容得下魏徵這樣個性鮮明的大臣。如果沒有太宗,魏徵的命運將會如何,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太宗聽完魏徵的一席話后,正色道:“說過那些話之后,朕也覺得后悔。愛卿不要介意,以后還是有什么說什么啊?!?/p>

魏徵于是起身拜了兩拜,然后說:“臣此身已經交付給國家,必將直言不諱,不敢有所欺隱。但愿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p>

太宗問:“忠、良有差異嗎?”

魏徵曰:“良臣不僅可以自身獲得美名,還能使君主受到萬世景仰。自己的子孫世代相傳,享受榮華,福祿無疆。而忠臣卻不僅令自己和家人死于非命,還令君主背上殺直臣的惡名,家國并喪。單單有個好名聲而已。以此對比而言,相差實在太遠了?!?/p>

太宗領會了魏徵的意思,點點頭說道:“愛卿不要違背今日的話,朕一定不忘為國家社稷大計著想?!敝筚n給魏徵二百匹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