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外能源政策的重點在于保障能源過境運輸安全,協(xié)調俄羅斯的國家戰(zhàn)略,即以多元化、政治化的能源外交來實現(xiàn)俄羅斯經(jīng)濟、政治利益的最大化。為了實現(xiàn)油氣出口多元化,俄羅斯全方位地拓展其油氣管線。在東面,積極開發(fā)面向亞太市場的東西伯利亞和薩哈林地區(qū)油氣資源,同時利用中日石油管線之爭,最終確定最有利于自己的泰納線。在西面,通過俄德天然氣管線減少對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等非友好國家的依賴,穩(wěn)定并不斷擴大歐盟市場,同時利用能源問題,爭取歐盟在國際政治與經(jīng)濟問題上的支持與合作,提升其在歐洲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在南面,為了抗衡美國倡議的跨里海天然氣管線、阻擋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進入歐洲,也為了開拓東南歐市場,俄羅斯于2003年建成了穿越黑海海底至土耳其的“藍溪”天然氣管線,同時還加強同伊朗的能源合作,并試圖重返伊拉克,參與戰(zhàn)后伊拉克石油生產。在北面,試圖進軍美國能源市場,但由于兩國在“中亞—里海”、獨聯(lián)體地區(qū)的利益沖突,兩國能源合作的前景不明。
此外,俄羅斯還試圖牽頭構建“天然氣歐佩克”,爭奪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定價權。2008年,俄羅斯、卡塔爾和伊朗在三國能源部長會議上首次提出構建“天然氣歐佩克”的設想,希望以此發(fā)展天然氣出口國之間的合作,改善天然氣出口國對國際天然氣價格的影響力。由于三國的天然氣出口量占全球天然氣貿易量的62%,如果考慮到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等國也有加入的可能,未來該組織對國際天然氣市場的控制能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中亞、拉美地區(qū)國家的能源戰(zhàn)略
(一)中亞地區(qū)
中亞地區(qū)國家的能源資源豐富,尤其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三國的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開采潛力較大;哈、烏兩國還擁有豐富的鈾礦資源(2006年鈾礦產量分別占全球的9%和5%,分居第三位和第七位)。蘇聯(lián)解體后,中亞各國紛紛獨立,但是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低,工業(yè)基礎薄弱,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整體狀況,而能源部門和能源出口就成為其加速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點。中亞各國的油氣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很大,是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中亞各國均制訂了本國能源發(fā)展的長期計劃。哈薩克斯坦將能源工業(yè)作為國民經(jīng)濟的支柱產業(yè)加以扶持,同時把國際能源合作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哈薩克努力拓展油氣出口渠道,積極同歐盟、中國、日本等開展能源合作,尤其是鋪設新的油氣管道,以減少在能源運輸方面對俄羅斯的依賴。土庫曼斯坦優(yōu)先開發(fā)的能源項目主要是里海大陸架油氣資源,同時尋求建設新的油氣管道{目前在建或計劃中的新油氣管道項目包括:①土庫曼—伊朗—土耳其—歐洲;②土庫曼—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歐洲;③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④土庫曼—中國。其中,通往歐洲的管線已經(jīng)過論證,準備開工,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線已完工,并于2009年投入正式運營,計劃在30年內每年向中國提供4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連通歐洲、中國和南亞市場,以減少在能源運輸方面對俄羅斯的依賴。烏茲別克斯坦也同樣希望開拓石油天然氣的出口渠道,尤其是開展與中國的能源合作{2009年,中烏天然氣管道開通,每年向中國提供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中烏天然氣管道是“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一部分,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地區(qū),在新疆霍爾果斯入境后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連,全長183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