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往往和風(fēng)一起出現(xiàn)。在希臘,持續(xù)無降水的時間從五月中旬持續(xù)到九月中旬。平均每三年中有一年全年無降水,另外兩年的平均降水量也相當(dāng)?shù)汀?/p>
和巴勒斯坦一樣,希臘的水汽主要來自氣候很不穩(wěn)定的冬季,以及春秋兩季的大降水———在《圣經(jīng)》中它們分別被稱為“前雨”和“后雨”。雨被稱為是“天”與“地”
的結(jié)合,萬物生長依靠的正是這些季節(jié)性降雨。希羅多德游歷了地中海降雨區(qū)的南部和北部,對各種情況都流露出驚詫之意。在埃及他發(fā)現(xiàn)一個國家的紀(jì)年歷上寫著:“該國王在任期間底比斯(Thebes)曾降雨?!卑<叭藛柕?,假如宙斯(Zeus)不愿意再降水給希臘人,他們該怎么辦。希羅多德對此頗不以為然,他的回答顯然表示“你們埃及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談到斯基泰,他認(rèn)為“這里的冬天和其他所有地區(qū)的冬天有所不同。別的地方正當(dāng)雨季時,這里幾乎不下什么雨,可是在整個夏季里,這里的雨卻又下個不?!薄S谩捌渌械貐^(qū)”這個詞顯然過于夸張了。希羅多德說這話的時候一定沒想到自己還有許多地方未曾涉足,他一向想要說服讀者擯棄狹隘的地方觀念,不要目光短淺,此刻自己倒是犯了這樣的錯誤。[6]如果雨水以傾盆之勢降下的話,自然會通過春季及河水的特征反映出來。
因降水少,因此希臘本質(zhì)上不存在我們所理解的“河流”。正如海軍部《航海志》
所載,“流入愛琴海的河流,因其和古典文明相關(guān)而引起關(guān)注,其商業(yè)意義或可忽視”,其中的暗諷不言而喻。希臘的河流冬天激流奔涌,夏天河床幾近干涸,中間偶有一股細(xì)流緩緩前進(jìn);但是像我們熟知的那種河流,即希臘人所謂的一年四季“水流均等”的河流是沒有的。較大些的溪流水深足以供人們在夏天游泳洗浴,不過大部分的河流在不知情的旅行者看來不過是奇怪而崎嶇的道路。偶爾,河中會有盛開的夾竹桃,在旅人們眼里則是無人看管的花園。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①的書中涉及一場訴訟,勝負(fù)取決于某一塊土地到底是河道、公用道路還是私家花園。如果河中石塊堅硬,河岸陡峭,就形成了修昔底德謂之“無法逃脫”
的激流河床———希臘人從敘拉古(Syracuse)撤退時便遭遇了這種地形;另有一些時候,激流猛力沖刷河床,使之成為廣闊而多石的盆地。[7] 無論如何,所有的希臘河流有三個共同的特點(diǎn)。第一,不可通航。不喜歡出遠(yuǎn)門的希臘人壓根不知道可通航的河流是什么樣子的。希羅多德對于幼發(fā)拉底河(Euphrates)和尼羅河可以通航深感喜悅,在書中詳細(xì)描寫了航行過程。不過住在泰晤士河邊的居民不會認(rèn)可這兩條河是通航河流,因?yàn)樾〈緹o法溯流而上,而且幼發(fā)拉底河的船夫必須帶著活驢出航,以便返程時讓驢把船馱回來。
在希臘人的觀念中,河流和道路是連為一體的,只要有河就極有可能有陸路。來自北方的貨物沿大河運(yùn)送,其中包括匯入北部愛琴海的斯特律蒙河(Strymon)。
不過,除了木材以外,貨物大都是沿河運(yùn)送,而不是在河里運(yùn)送的。只有俄羅斯及歐洲中部的河流才能承運(yùn)巨大的船只,難怪希羅多德大加贊賞。他告訴讀者,在斯基泰有三大值得稱奇的東西,即河流、寬廣的平原以及赫拉克勒斯的足印。[8]第二,不易橫越。夏天要穿過多石的激流河床倒不構(gòu)成很大的困難,然而要在上面架橋是非常困難的,因而一到冬天就無法通行了。無論行陸路還是水路都很不方便。若干小時的降雨就會阻斷重要交通干線,底比斯人的兩支先遣隊在某個雨夜在普拉提亞平原行進(jìn),結(jié)果好好領(lǐng)教了這一點(diǎn)。第一批人比較輕松地渡過了阿索普斯河(Asopus),第二批則被攔在河邊,千辛萬苦才渡過去。希臘河流漲水的時候,除了像賀拉斯(Horace)筆下的農(nóng)人那樣等待落潮別無他法。
住在河邊的民眾常常把河流描繪成咆哮的公牛,刻在他們的鑄幣上。希羅多德發(fā)現(xiàn),在河水肆虐較為嚴(yán)重的國家,人們更熱衷于通過各種工程治理滔滔大水,作為希臘人,他對此大為贊賞,并傾盡想象力編造了治理美索不達(dá)米亞(Mesopotamia)平原上河流的故事。[9]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使得希臘人不輕易利用河流。河水泥濘而渾濁,根本不適合做飲用水。每一條河流漲水時都攜帶著淤泥奔流。因此希臘人在地下鋪設(shè)的水管并不通向河流或湖泊,而是通向山間泉水。只有這種水才能夠用來釀造醇酒。在希臘,不存在河邊的山林女神(Nymph)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