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法蘭西遺囑》的小說,寫了一旅居俄羅斯卻整天思念巴黎的老太太的故事,這部繽紛的個人歷史并不是從什么愛情或者死亡開始,而是從一個"小新橋皮包"開始。那是老太太四歲的時候在巴黎新橋上撿的,她正在媽媽前面奔跑,突然停下來喊:"一個皮包。"時隔半個多世紀,在俄羅斯廣袤無際的大地上,在一座偏遠的小城市里,她那響亮的聲音依然在大草原的陽光下回蕩。這個小皮包用獵皮做成,開口處鑲有藍色法郎瓷小板,閃爍著微光,"這個年代久遠的皮包,標志著她最早的回憶中的一個,是她記憶中那個神奇世界的發(fā)源地,如巴黎、新橋等等。它孕育著一個令人驚異的星系,它勾勒出了擺在我們迷惑的目光前尚屬朦朧狀態(tài)的那些事物的輪廓。"
當我走進曼谷暹羅廣場對面的一家Vintage店時,想到的就是這個小說。店鋪兩側的架子上擺滿了二手包,因為年代久遠像些老人家一樣松弛著,那些被氧化的鍍金搭扣卸下曾經張牙舞爪的光澤,變得深沉起來。店主是個陰柔的泰國男人,白白胖胖,翹著蘭花指往買主的紙袋上系蝴蝶結。店鋪的地腳和店主的形象頗能代表有"最被低估的亞洲時尚中心"之稱的"新曼谷"形象,可這里又有著那種"舊巴黎"風情:角落里正有一個酷似"小新橋皮包"的二手包,寶藍色,開口處鑲有閃著微光的藍色法郎瓷小板,下面的標牌更亮,上寫"Balenciaga"。當二手店還不叫"Vintage"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別具風情。曾在英國的二手衣慈善店Oxfam見過破敗的景象:衣服是拿大綠塑料袋挨家挨戶收上來的,光顧的也大都是拄了拐杖的老太太或者衣衫不整的流浪漢,那里彌漫著與貧窮聯系在一起的凄切氣氛。當然也與善意有所關聯,它還意味著給慈善事業(yè)作了點兒貢獻、不屑血汗工廠剝削窮苦女工、反對過度消費與窮奢極糜等等。在二手店幾乎一成不變的經營歷史中,也出現過個別"搗亂鬼",1960年代,一群青年沖了進來,怪惹人厭地在貨架上挑挑揀揀,他們中意1950年代的保齡球衫,1940年代花里胡哨的主婦裝和加油站工人穿過的皮夾克,他們是嬉皮士。這幫家伙為了與乏味的中產階級劃清界限,開始擁抱貧窮范兒,但只是表面上,那種在二手店大肆翻找的架勢正使他們與真正貧困的慘淡景象區(qū)別開,炫耀的是一種趣味和眼光??上?990年代,他們的風格被GAP或者OLDNAVY這些大眾牌子學了去(GAP有一線就叫1968),二手店風格又變成了另一種平庸。消停了幾年,他們又回來啦。擅長論述階級錯落的美國作家湯姆?伍爾夫在最近一次演講中宣布,當下的至潮人士是"新波西米亞人",基本上他們應該算中產階級中的新銳一族,多少留有那么一絲新鮮躁動的勁兒,他們還往二手店跑,只不過不再鐘情貧窮范兒,而是專挑舊名牌。
Vintage就是為這一支人準備,說白了就是"二手名牌貨"。有一位"新波西米亞人"是這么解釋她的迷戀:"如果發(fā)現2000年的PRADA根本就是對1967年伊夫?圣?洛朗BelledeJour系列的模仿,那我干嗎要買模仿版而不去二手店淘淘看?"這炫耀的是一種更高級的趣味和眼光,甚至要超越時尚的詭計,那種瘋狂往后看的詭計。1980年代時髦的職業(yè)女裝,其實來自1960年代杰奎琳?肯尼迪所穿的香奈兒;1990年代的湯姆?福得在GUCCI玩的那一套,來自伊夫?圣?洛朗的1970年代系列;2007年讓?保羅?戈蒂埃的俗麗立領寬肩外搭松垮垮的褲子,也可以在伊夫?圣?洛朗的陳列室里見到……不知你看出來沒有,伊夫?圣?洛朗大師是個大熱門,他像個無盡的寶庫一樣被抄襲了20多年。
2002年,紐約有個二手貨小販手擎照片一張,開了個新聞發(fā)布會,照片上是一件流蘇外套,出自1990年去世的嬉皮設計師凱斯克?王(KaisikWong)之手,他說,瞧瞧吧,這就是這一季Balenciaga的新款,他們抄襲了我店的出貨。由于當紅的時裝設計師頻頻前往二手店尋找靈感,小販們知道的秘密越來越多,他們熱衷于指出某某設計的雙層寬腰帶就是從我這兒拿的貨,某某的維多利亞大裙子復制了我店的鎮(zhèn)宅之寶,某某央求我賣給他一件小洋裝,我可不賣,因為他的設計太丑總糟踐好東西……
仿佛一個被時間忘記了的簡樸姑娘,突然有了花名Vintage,搖身變成名媛,可畢竟那些來自過去的遺物附著了生命的衰萎、陌生的記憶或者一段跌宕的個人歷史,就像那只"小新橋皮包"一樣。我在曼谷的小店內久久凝視著那只包,正準備大發(fā)幽思之情,胖店主款款走來:"哎呀,你該買下它,2007年MIUMIU的一款手包就模仿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