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和評論家馬修.阿諾德在19世紀曾批評說,中產(chǎn)階級背離"美智",這個說法與湯姆?伍爾夫觀點差不多。我們的準中產(chǎn)階級至今還算新銳一族,多少留有那么一絲新鮮躁動的沖勁兒,不過在趣味上,他們快趕上國外前輩們了。我有限地參與過幾次中產(chǎn)階級的飯局,那簡直是滑稽而叫人震驚的經(jīng)歷,你很難相信,他們竟然在幾個小時之內(nèi)只談錢,反復開著完全同樣類型的玩笑。實利主義已經(jīng)主導了他們的人生觀。
而湯姆?伍爾夫這個白衣有型叟,他的打扮仿佛正是出自他所批判的王國:乏味,一成不變,但又是金錢堆砌起來的瞎講究;可當有人問他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富有難道不好嗎?他答:"不。"
她曾經(jīng)是個朋克
聽說要拍薇薇恩?韋斯特伍德的傳記電影了,海報現(xiàn)成就有一張:1989年她為英國雜志《Tatler》拍的一張封面。那年她四十七歲,身著剪裁考究的套裝,佩帶珍珠項鏈,胳膊上掛一皮包,手上還拎著小羊皮手套,一幅中年刻板婦女模樣,除了眼神。那里充溢著傲慢與剛硬,仿佛暴露了藏在那身皮囊下的油黑大背頭男人。薇薇恩?韋斯特伍德假扮的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照片下方有行字:"她曾經(jīng)是個朋克"。
1989年,女首相的冒險政策正在落敗,倫敦的經(jīng)濟泡沫瀕臨炸裂,過不了多久,"撒切爾時代"就要在她當眾撒下的淚水中結(jié)束了。日子就像現(xiàn)如今,一切變得酷厲,就連最擅長假HIGH的時尚也搖身變?yōu)楣?jié)儉、謹慎的清教徒。由薇薇恩?韋斯特伍德假扮撒切爾夫人,除了身份錯位,也是種風格錯位--那個年頭,只有她還在堅持繁復、意義深重的朋克。當然了,貴在堅持。1970年代她被排斥在外,后來又成為不隨大流的特立獨行者,等到了大家都開始玩點兒朋克,慢著,你忘了嗎?她已經(jīng)朋克很多年。她在歷史的洪流里被抽象化了于是,時尚就這樣被永遠劃分為兩個陣營:薇薇恩?韋斯特伍德,和其他。
誰又能想到呢,她曾經(jīng)是那樣一個姑娘--穿身緊身T恤衫和將將裹住屁股的短裙,頭發(fā)炸著,傾慕地盯住馬爾姆?麥克萊倫,依偎在他身旁。她就是個"果兒"。馬爾姆是"性手槍"樂隊的經(jīng)紀人,薇薇恩的第二任丈夫(第一任離婚的原因是:他認為她不會做家務(wù),她覺得他是個思想懶鬼),他們共同締造了"性手槍"。馬爾姆在針對"性手槍"的革命與反革命交鋒中拼命和稀泥,薇薇恩則源源不斷為四個小伙子輸送鋼釘、花圍脖、緊腿褲子、厚底鞋、印有"上帝拯救女王"字樣的反動T恤……他們在倫敦國王街有家著名的店,起初叫"搖起來",賣50年代古董衣;后來改名叫"太年輕了不舍得死",改搖滾范兒;之后叫"性",朋克風格;后來又改了兩次名字"煽動者"和"世界末日"。"性手槍"在變來變?nèi)ブ凶咂鹣缕侣?,隨著樂隊成員槍殺女友的一聲槍響,歷史上最喧囂的朋克樂隊謝幕了。馬爾姆想關(guān)掉那家小店,薇薇恩執(zhí)意留住。時間又在這段往事上覆蓋了許多層泥沙,其他人一一泯滅,"果兒"幸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