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的第三個錯誤表現(xiàn)是對格林希爾的放任。在薪水和搭建團隊上給了足夠的自由度,威爾已經(jīng)將自己逼上了梁山:必須使這種自由度順延下去,否則一旦干涉就會使之前的信任變得一文不值。甚至還會惹格林希爾不高興,使這個剛剛搭建起來的明星團隊夭折。
威爾這個時候已經(jīng)不再對格林希爾迷戀和信任,而是開始心疼他已經(jīng)付出的錢。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格林希爾在和威爾簽訂合同時設定有苛刻的解雇條款,如果威爾將格林希爾解雇,至少要有幾千萬美元的損失。這讓威爾處于被動地位。
另外一點,威爾自己抱有僥幸心理:也許格林希爾是對的,讓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也許會創(chuàng)造出自己想不到的利潤來。在沒有更好辦法的情況下,信任也許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有一件事情的發(fā)生,讓他覺得格林希爾也許并不是值得信任的人。
美邦希爾森只喜歡和保守的投資人打交道,格林希爾應該清楚這一點。保守的投資人從來都不喜歡任何帶垃圾字樣的債券。這一點,他也應該很清楚。
但是格林希爾居然在不和威爾和戴蒙商議的情況下,自主決定買下雷諾公司發(fā)行的五億美元的垃圾債券。這讓威爾和戴蒙覺得不可思議,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買入。
還有一個讓他們懷疑的地方:同格林希爾交易的人是格林希爾在摩根史坦利的一個客戶。熟人之間的交易很容易產(chǎn)生貓膩。格林希爾的職業(yè)操守應該沒問題,但是誰能保證呢?
威爾只好要求戴蒙加大對美邦希爾森的控制力度。
盡管威爾盲目信任格林希爾,但一向善于控制局面的威爾還是在格林希爾身邊安排了一個重要的棋子。這個棋子就是戴蒙。威爾希望通過戴蒙來制約格林希爾的權力。
在格林希爾就任后不久,威爾對他說:你需要一個好搭檔,我把公司里最杰出的戴蒙配合你工作。格林希爾知道威爾的用意,盡管滿心不歡喜,但也只好無奈地答應下來。
威爾已經(jīng)答應自己將扎布調(diào)離出去,權力轉(zhuǎn)移到自己手中,如果再不答應讓戴蒙配合自己工作,勢必會引起威爾的懷疑和警惕,自己的職位最終也會因為各種猜測而不保。
戴蒙是普美利加的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如果將自己的上司吸引到自己的工作中來,如果利用得當,自己的工作將會因為得到上司的支持而順利得多。
戴蒙是一個干實事的人,為了拉近與格林希爾的距離,他選擇在格林希爾辦公室隔壁的辦公室里辦公。對于戴蒙的到來,美邦希爾森的人很歡迎。這些人知道格林希爾勢必會帶來一大批他自己的親信,而如果沒有戴蒙撐腰,他們的職位安全就會受到嚴重挑戰(zhàn)。
戴蒙的到來讓他們找到了靠山。而這對戴蒙來說其實是一個陷阱。
戴蒙對格林希爾的做法非常看不慣。主要體現(xiàn)在四件事情上。
第一件事情是對格林希爾不計代價地招聘看不慣。他向威爾說了自己的看法。1995年前后,隨著格林希爾的權力被一步步架空,他招聘過來的人馬逐漸被戴蒙清理了出去。
第二件事情是對格林希爾設置的薪酬方案看不慣。1993年下半年業(yè)績并沒有隨著明星團隊的組建而有起色,戴蒙趁著發(fā)年終的機會用期權獎勵替代了高管的現(xiàn)金獎勵。
第三件事情是對格林希爾購買垃圾債券看不慣。戴蒙與格林希爾大吵了一架之后,將這件事情匯報給了威爾。戴蒙對威爾說:那些垃圾債券不適合我們,他正在破壞我們的業(yè)績。
第四件事情就是對格林希爾的專權看不慣。美邦希爾森公司固定收益部門的負責人是史蒂夫·布萊克和他的顧問吉姆·波沙特。他們對格林希爾購買的垃圾債券很鄙視,這遭到了格林希爾的報復。格林希爾對戴蒙說:我要更換掉固定收益部門的負責人。
布萊克和波沙特的業(yè)務水平很高,戴蒙了解這一點。更換他們,戴蒙絕不允許。
風聲已經(jīng)傳播出去,布萊克和波沙特找到戴蒙,說:如果被調(diào)離部門,就立即辭職。
戴蒙可不愿失去他們,安撫著說:我是普美利加的總裁,有我在,你們是安全的。
他立即對格林希爾說:我不同意你的意見,布萊克和波沙特一直做得都很好。
看戴蒙的意見如此堅決,格林希爾放棄了將布拉克和波沙特調(diào)離其他部門的想法。
這件事情其實遠遠沒有結(jié)束,這次的結(jié)緣,讓布萊克得以成為戴蒙的親信。無論是戴蒙在花旗集團遭到解雇,還是在第一銀行得以崛起,甚至在后來掌權于摩根大通,布萊克都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有關布萊克的事情,我們在后面將會一一講述。
威爾覺察到格林希爾正在將美邦希爾森公司攪得越來越亂。
除了戴蒙,他還需要聽聽別人的意見。
威爾找到海蒂·米勒。威爾找她來了解情況,其實是對格林希爾的不公正。
海蒂是戴蒙的人。1992年,戴蒙將她從已經(jīng)工作十年的化學銀行挖過來,擔任自己的助手。后來被任命為美邦希爾森的首席風險官。她一直是和戴蒙站在一個壕溝里的。
后來的許多事情也證明了這一點。戴蒙不得不在花旗集團辭職,而隨后不久海蒂就從花旗離開;戴蒙到第一銀行任職后不久,海蒂就成了第一銀行的董事。
海蒂對威爾說:你必須作出選擇,他們倆只能使局面越來越亂。
這是一句公正的評價。戴蒙不是攪局者,而格林希爾也不是攪局者,兩個人其實都是在做事,只不過是因為辦事風格和領導方式的不同,致使兩人沖突不斷,阻礙公司的發(fā)展。
格林希爾已經(jīng)在用人和交易上為自己挖了大坑,海蒂沒必要刻意站在戴蒙那邊,她只需要客觀陳述事實,形勢就會對戴蒙有利。畢竟戴蒙始終是威爾最相信的人,而格林希爾只是一個外來的和尚。
還有一個利于戴蒙的客觀因素:1994年的業(yè)績依然沒有起色,1995年第一季度也絲毫看不出有任何崛起的跡象。任何老板都會注重業(yè)績,威爾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