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大學之道(5)

止于至善《大學-中庸》 作者:劉成有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①,先治其國②;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③;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⑤;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⑥;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⑦在格物⑧。

【注釋】

① 古:古代,以前。泛指某一個理想的時期,并不是一個時間概念特別明確的時代。欲:欲望、抱負。明明德于天下:抱負的具體內容,也就是下文所說的“平天下”。這個抱負具有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要在普天之下彰顯、放大自己光明的德性,確立自己的榜樣地位;一是要進一步使普天之下的人民都能彰顯其內在的光明德性,建設一個高度文明的理想社會。

② 治其國:“治”是治理的意思,原意是琢磨玉石,使玉石內在的條理彰顯出來,變成條理清晰、質潔美觀的玉石珍品?!皣弊植煌诂F(xiàn)在的國家概念,《大學》寫作時代的用法主要還是周天子分封天下以后形成的各個“諸侯國”。所謂春秋五霸,所謂戰(zhàn)國七雄,都是當時的一方諸侯而已,所以古代也稱之為“方國”。“其”,自己的。本節(jié)下面的“其”字,均是此意。

③ 齊其家:繁體“齊”的象形字是一片麥田,后來引申為整齊、平等、和睦的意思。古代“家”的意思也不同于現(xiàn)在的家庭,而是指卿大夫的家,其構成與規(guī)模,僅次于諸侯國,而且還是諸侯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齊家的意思,就是使卿大夫之家里面的每一個成員平等,整個卿大夫之家和諧、有序。

④ 修其身:“修”有治理、修正使之更加美好的意思,所以叫做修養(yǎng)。身體的美好,并不是簡單的體形健美、服飾華麗,更重要的是內在氣質,所以修身主要是指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建立道德人格。

⑤ 正其心:“心”是人之為人的理性判斷能力,是每個人行為操守的主宰,因此內在具有善惡二重性的特征?!罢笔嵌苏囊馑?。個人的心,作為行為操守的主宰,往往面臨著許多選擇的自由,所以面臨著正確選擇的問題。只有“正其心”,才可以不為物欲、妄念、私情等所牽引、障蔽,保證建立理想的道德人格。

⑥ 誠其意:“意”是個人內在的意念,生心動念,各種感覺、知覺等比較初級的感性認識,都屬于“意”的范疇。“誠”是一個動詞,使其真實無妄的意思。因此,下文中把“誠意”解釋為“毋自欺也”。

⑦ 致知:認識事物的根本規(guī)律,獲得知識。致:求得、達到;歷史上也有人解釋為極致、全面。知:知識。

⑧ 格物:跟具體的事務發(fā)生關系,也就是實踐、學習的意思?!拔铩笔侵妇唧w的事物或事務?!案瘛笔沁_到、接觸的意思;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解釋為“正”,仿佛“格子”一般,有固定的規(guī)范。

【譯文】

自古以來,那些想要教化天下百姓,使他們都去彰明自己本身就有的光明美好品德的天子,都能夠首先把自己的諸侯國治理好;想要治理好自己諸侯國的國君,都能夠首先整治好自己的卿大夫之家;想要整治好自己所在之家的卿大夫,都能夠首先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使自己成為全家成員的道德典范;想要修養(yǎng)好自己品德的人,都能夠首先做到端正自己的心靈;想要端正自己心靈的人,都能夠首先做到順應自己的意念行事,做到誠實無欺;想要做到誠實無欺的人,首先就應該廣泛的獲取各種有益的知識,認識事物的根本規(guī)律。獲取知識,認識規(guī)律,都離不開實踐。

【品評】

按照朱熹的理解,本節(jié)提出了《大學》的八條目,分別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不僅是對三綱領的具體說明,而且前后也存在著明顯的順序。但這里所講的,明顯是一個逆推的工夫:從平天下到格物。之所以逆推這個過程,正在于《大學》的目的。我們前面說過,《大學》作為儒家的政治論文,首先要確立的就是人生的志向與抱負。但在儒家看來,人生意義的追尋與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必須體現(xiàn)天道的原則。天道的基本原則,則是至公至誠、剛健不息。大概與《大學》同時產生的《易傳?象辭》中的兩句話,就頗為傳神。這兩句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薄暗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眹鴮W大師張岱年先生則在此基礎上把中國文明的基本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天向上、慈愛包容的天道的原則,如何才能夠落實到人身上?古人的智慧是天人合一。換句話說,把體會到的天道原則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在普天之下實現(xiàn)至公至誠、剛健不息的和諧社會,正是儒家所追求的最為理想的人生志向與人生抱負。人,無志不立,志小則小成,志大則大成。如果從小就抱定“明明德于天下”的志向,就等于種下了“成圣”的種子,開花、結果,應該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儒家的這個志向,宋代哲學家張載更是明確概括為“為萬世開太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