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聃死,秦失吊之①,三號(hào)而出②。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p>
“然則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③,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④,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huì)之⑤,必有不蘄言而言⑥,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⑦。適來,夫子時(shí)也;適去,夫子順也⑧。安時(shí)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⑨?!?/p>
指窮于為薪,火傳也⑩,不知其盡也。
【注釋】
① 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末期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道德經(jīng)》(亦稱《老子》)。秦失(yì):人名,姓秦名失,老聃的朋友。
② 三:指古代的概數(shù),非指三聲。號(hào):哭而不哀為號(hào)。三號(hào)(háo):指大哭一陣。
③ 弟子:指老聃的弟子。夫子:指老聃。
④ 向:剛才。
⑤ 彼:指老聃弟子中哭的人。會(huì):感會(huì)。
⑥ 言:言說。一說借為“唁”。
⑦ 遁:違背,違反。遁天:逃避自然。倍情:增益人情。受:稟受。刑:過錯(cuò),過失。
⑧ 適:有時(shí)。來:指生。去:指死。
⑨ 帝:天帝或自然。解:懸解,道家對(duì)生死、得失等都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
⑩ 指:手。薪:薪柴?;饌鳎夯鸱N的流傳。
【譯文】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唁他,大哭一陣就出來了。
老聃的弟子說他:“你不是我們先生的朋友嗎?”
秦失說:“是的?!?/p>
“那么這樣吊唁,行嗎?”
秦失說:“行的。以前我認(rèn)為你們都是得道之人,現(xiàn)在看來并非如此。剛才我進(jìn)去吊唁時(shí),看見有年長的哭他,好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輕的人哭他,好像哭自己的父母。老少哭得如此悲傷,一定是感情執(zhí)著,不想哭而哭了。這是違反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記了人生的長短取決于自然,古時(shí)候的人認(rèn)為這是違反天性的過錯(cuò)。該來的時(shí)候,老聃應(yīng)時(shí)而生;該去時(shí),老聃順乎自然而死。應(yīng)時(shí)而生而又順乎自然而死,那么哀、樂就不能侵入身心,古時(shí)人稱自然的解脫?!?/p>
燭薪的燃燒會(huì)有窮盡,但火種的傳遞卻是無窮無盡的。
【品評(píng)】
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人雖然死了,但薪盡火傳,其精神永世長存。莊子注重養(yǎng)生,并非是要人的肉體永世保存,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永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