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過去,孽龍又需要打整一回啰,夏七發(fā)再次披上求雨的蓑衣,端著一碗清水,走得既像蛇步又像鳥步。在洪水泛濫的年代,禹王菩薩邀神助戰(zhàn),唬住孽龍,用的就是這樣的術步,充滿感應,很有威力。
古老的頌歌回蕩在焦土野地,為了請到相王虎祖,經(jīng)驗豐富的他踩罡搖鈴,不眠不休通宵達旦——
“大王在前,小神在后,癲狂直下,看見旱路行旱路,看見水路行水路……”
聲音裂石穿空,經(jīng)久不絕,垂在空中的幡腳仍和柳條一樣紋絲不動,夏七發(fā)遭遇著從業(yè)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他汗如雨下,反復問卦,面孔湊近手里的陶碗,仔細研究碗中的影像和訊息,困惑地自語:“看不見水的河流……”悲哀、惆悵,倒在高高的法壇上。
梯瑪用了和過去一樣的法訣和術步,一樣的祈禱和禁咒,沒能求到那雙偉大無形的手,時間仿佛停頓下來。
神靈不降,無法攻打龍洞,掛在竹竿上的黃幡安靜地聽著村民的抽泣。不知過了多久,夏七發(fā)憂傷地睜開眼睛,一道無奈的目光,滄桑而迷蒙地投在村民身上?!褒?zhí)右蚬偎?,虎祖不能臨壇?!彼煅实卣f,“我們凡間人等不起,該背的背,該挑的挑,換個安身廊場……”
這是村莊歷史上第一次,族譜記載中的第N次遷徙。
分的分了,拿的拿了,留的留下,走的動身。饑民們將土藍花布包袱往腰后一掛,有親投親,無親靠友,四散逃荒。黎爹柱肩挎獵槍,足蹬草鞋,帶領老婆兒子出了村,跟上難民沿干涸的官渡河河谷向東遷移。梯瑪夏七發(fā)以神圣的獻身精神,背著能帶走的法器,拄著祖師棍,悲壯地走在凄凄慘慘的鄉(xiāng)親前面,一首傷感的歌緩慢地從他嘴里流淌出來——
公公上路,
婆婆上路,
太陽出來動身走,
太陽落山才歇腳。
麂子走過的地方走過了,
猴子跳過的地方走過了,
爬巖拉坎的地方走過了,
螃蟹爬過的地方走過了,
……
大禹3936年儒歷1934年,西界坨田地龜裂,禾苗枯干,百年老井滴水不出,太陽每天像一個火球掛在天上,熾烈的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睛,長江三峽最后一位名巫一路用竹卦問著神靈,白天黑夜地觀察思索。小鳥給他們探信,蝦米給他們引路,衣衫襤褸的隊伍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在回憶的古歌聲中,翻楠木埡,經(jīng)青龍場、石家壩,好像一把隨風飛舞的種子,且走且留,在遙遠的飄蕩中沿途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