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將軍失蹤之謎(2)

重訪:暗戰(zhàn) 作者:中央電視臺《重訪》欄目組


●《重訪》欄目主持人

所有與宣俠父有過交往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頭腦靈活、口才極佳的人。就連馮玉祥都曾經(jīng)開玩笑地對部下說,宣俠父的一張嘴能夠抵得上三百門大炮!

那么這個文韜武略的軍事人才,為何從前線撤到了遠離戰(zhàn)場的西安?他的失蹤又為什么會引起八路軍辦事處的震動?想要理清這些關(guān)系,恐怕還要追溯到西安事變以前。

宣俠父(1899-1938)

宣俠父,原名堯火,號劍魂,浙江省諸暨縣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1926年春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總政治處處長。1927年5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1929年任二十五路軍總參議和南京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 1933年年初任孫殿英部第四十一軍秘書長。5月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兼任吉鴻昌第二軍政治部主任和第五師師長。6月被選為抗日同盟軍軍事委員會常務(wù)委員,隨吉鴻昌部收復康保、寶昌、多倫等地。10月同盟軍失敗后轉(zhuǎn)至天津。

1934年春與吉鴻昌等在天津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陪同吉鴻昌到上海履行秘密入黨手續(xù)。同年夏,奉調(diào)至上海,化名楊永清,參加中央特科工作,為特科負責人之一。

1935年,化名宣古漁,到香港爭取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成立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在港期間,擔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領(lǐng)導人,積極開展抗日統(tǒng)戰(zhàn)工作。1936年6月“兩廣事變”后,參與重建第十九路軍,任政治部主任兼六十一師參謀長。1937年9月,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高級參議,從事針對國民黨上層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先后向胡宗南、李宗仁、馮玉祥等宣傳團結(jié)抗日、共御外敵的主張。同時,團結(jié)孫蔚如、杜斌丞、趙壽山、楊明軒等陜西籍地方名流,動員大批青年去延安參加革命。1938年7月31日,被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wù)秘密綁架殺害,時年38歲。

1936年4月,西安城僻靜的東北角落里,一個簇新的青灰色四合院門口,掛出了“馮海伯診所”的牌匾。由于德國醫(yī)生海伯特醫(yī)術(shù)高明,甚至連張學良都前來看病。然而,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門牌“七賢莊1號”的小院其實是周恩來指示在西安建立的共產(chǎn)黨秘密地下交通站。

這年年底,西安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事變”,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兵諫,脅迫蔣介石答應(yīng)聯(lián)共抗日。幾個月后,“七賢莊1號”的門口掛出了新的牌匾,正式更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陜辦事處”。此后又因番號變化,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陜辦事處”。

來年春天,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風塵仆仆地趕到了西安。這個人,就是宣俠父。街頭遍布的抗日標語讓他隱約感覺到,自己一定會在這里大有作為。

很快,宣俠父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十八集團軍總參議,少將軍銜。

然而,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僅僅1年之后,他突然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就在伍云甫向延安發(fā)去電文的同時,八路軍辦事處也在積極想盡各種辦法,尋找宣俠父。

幾天過去,辦事處卻沒有得到任何消息。一個大活人怎么會突然人間蒸發(fā)了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