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魔鏡——浪漫釋古學初探(2)

清華學術精神 作者:徐葆耕


20世紀20年代,浪漫釋古派的勁旅是以胡適為代表的一批激進派。胡適就訓詁方法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一次肯定了想象力(假設)在釋古學中的重大作用。E·希爾斯在《論傳統(tǒng)》一書中說:“想象力是一種真正的克里斯瑪天賦,是宗教創(chuàng)始人、先知、偉大立法者、企業(yè)家、發(fā)明家、科學家、學者和文人騷客以極其相同的方式具有的。……雖然魄力、記憶力、刻苦和數理天賦都是必需的,但沒有想象力,提供信仰型并控制行動環(huán)境的諸傳統(tǒng)的重大變革就不可能實現?!胂罅κ侵T傳統(tǒng)直接或間接的巨大變革因素?!?《論傳統(tǒng)》,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05頁)在古典釋古學派看來,闡釋時的想象力是一種有害因素,它妨礙正確理解“愿意”,但事實上沒有想象力的釋古是不存在的。胡適認為,關鍵在于“大膽假設”要同“小心求證”相結合,胡適本人的考證,大膽假設有余,小心求證不足,康有為亦是如此,而胡適的傳人顧頡剛則多少彌補了先師的缺陷。到了三四十年代,聞一多成了浪漫釋古派的杰出代表,他在訓詁的嚴謹、縝密方面絕不弱于古典派,但他所運用的觀察視角卻是西方的。他廣泛利用西方社會學、人類學和精神分析學派的成果重釋《詩》、《莊子》等書,得出許多令人驚駭的結果,這些結果同傳統(tǒng)理學家們的結果全然相悖,聞一多在晚年曾激烈地抨擊古典釋古派是書蠹,而他自己鉆進古書目是為了作“殺蠹的蕓香”。

在二三十年代還有一批留洋歸來的學者值得注意。這就是陳寅恪、吳宓及“學衡”中的一些人。從思想傾向而言,籠統(tǒng)地稱他們?yōu)椤拔幕J刂髁x者”也是可以的。但陳寅恪青年時代在哈佛發(fā)表的關于“援西入儒”的理路頗有浪漫釋古學意味(參見《吳宓與陳寅恪》,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何兆武先生談到,聽陳的課時“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同時又認為:“從其中所引證的材料往往得不出他那些主要的理論觀點來。反倒是歷史學家所謂加于史實之上的前提,也可以說歷史學家乃是人文(歷史)世界真正的立法者?!?《歷史理性批判教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8頁)吳宓在執(zhí)《學衡》牛耳時期基本上是文化保守主義者,但到30年代中期,越趨成熟越顯示出浪漫主義釋古學的傾向,只要翻一翻《文學與人生》(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不難得出這一結論。

有些學者試圖將古典派與浪漫派加以綜合,如馮友蘭、朱自清等,他們將古典派稱為學術上的“京派”,浪漫派為“海派”,希望兼取兩者之長。王瑤先生認為,對于綜合的追求正是“清華學派”的主要特色。但在事實上綜合只是互滲,它并沒有消滅兩派的區(qū)別,清華學派中人仍各有自己的特色,例如馮友蘭先生依然屬于古典釋古派。聞一多與朱自清,以及他們的學生王瑤、林庚在風格上的差別也是很明顯的。

今人錢鐘書集兩派之大成,創(chuàng)造了當代釋古學的高峰。細論起來,錢鐘書還是浪漫釋古學的特色更為突出。這表現為:一是反對“我注六經”,把釋古變成“代圣賢立言”。他對“四書”評價甚低,在《管錐編》中不予論列。“五經”在選本上也排斥理學家的注本,如《周易》,不取伊川易傳而用王弼的易注,顯示了錢同魏晉浪漫釋古派之間靈犀相同;二是反體系,他說,歷史本身“給我們的不透風,不漏水的嚴密理論系統(tǒng)搠上大大小小的窟窿”(《七綴集》,136頁)?!叭绱她嫶蟮慕ㄖ镆言馄茐?,住不得人了,也唬不住人了,而構成它的一些木石磚瓦仍不失可資利用的好材料。往往整個理論系統(tǒng)剩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七綴集》,29、30頁)將古今中外的“片段思想”予以重新“編輯”,在相互映照中生發(fā)出新的思想是錢鐘書《談藝錄》與《管錐編》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三是反“唯一性”,他稱中國語言和文本具有“相當靈活的機會主義”特性,“因詞之足以害意或乃以言破言,即用文字消除文字之執(zhí),每下一語,輒以反其語破之”。錢認為,一字多義,多義相克,言不及象、象不及意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這些看法為錢的釋古學留下廣闊的主觀空間。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錢把釋古學從歷史層面、倫理層面、經世致用層面推向了精神、情感層面。錢所關心的重點不是政治的興衰、道德的訓誡和歷史的真?zhèn)?,他的注意力集中于人的心靈自由,是理性、情感、意志、人格等問題,他注重挖掘文化傳統(tǒng)中的智慧與美,從暮氣沉沉的舊傳統(tǒng)中開拓出一個新的富有魅力的精神世界。在這一點上,令人想起康有為的《大同書》?!洞笸瑫肺┮魂P注的是人的心靈的快樂與自由,為此康不僅認為應破國界、族界,甚至應“消滅家庭”,承認同性戀愛的合理性等。在康之后,學人們被政治斗爭、道德升沉所吸引,罕有人再像康那樣關心心靈世界。80年代《管錐編》的橫空出世,標志著錢承續(xù)了大同書的傳統(tǒng),拂去了康有為空想的浮塵和拘囿的鎖鏈,在更廣闊的心靈空間中展開了內在精神世界的錯綜矛盾,并為解決這些矛盾貢獻了豐富的智慧。中國的釋古學自西漢以降的近兩千年中,從歷史的(漢)—倫理(宋)—經世致用(清)—審美的(錢)是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錢的工作標志著釋古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