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血緣村落中的宗族組織

梅縣三村:鄉(xiāng)土建筑 作者:陳志華


雖然每個圍龍屋的“祖堂”都是一級獨立的“家廟”或者“香火堂”,客家的血緣村落還是有統一的宗族組織和宗祠,由于歷史上的大遷徙,宗族的凝聚力原本很強大。

宗族有幾位族長,稱為“叔公頭”,掌管一切有關宗族的內外事務?!笆骞^”由族內輩份比較高、財產比較富足、威望較高的人擔任。

叔公頭的第一件工作是為團結宗族組織每年從正月十六直到清明的掃墓和祭祖、分胙。潘姓掃墓首先是掃開基祖處士公的墓,在約五公里外的東陂,就是那個“發(fā)三虧一”的獺形。然后各房派再掃自己開基祖的墓。黃釗《石窟一征》載梅縣客家人的掃墓情形:

“俗鮮有遷徙他邦者,而土瘠民勤,亦鮮有他邦遷居于此者。故溯其世代,多有自一世至今為二三十世,而水源木本之思,愈遠愈篤,每歲自正月至三月,無日非祭掃先塋之事。以代數既長,不能不早祭也。有蒸嘗者椎牛割牲,分胙肉丁肉,無蒸嘗者亦皆醵錢備魚牲樂酒,到墓門一酹。”

祠祭不在通常的冬至而在除夕下午,祭祖在寺前排的老祖屋,老祖屋是全族最高的總祠,而且是全梅縣潘姓的總祠,是宗族的最高象征。然后各房派再在自己圍龍屋的“祖堂”里祭祖,也分等級層次。上新屋、下新屋、“牛形”、品一公祠、允彝公祠等為房派的祠,級別比較高,一般圍龍屋的祖堂里只有本家祭祀,供奉本屋開基祖和以下高、曾、祖、禰的神牌(稱“祖公牌”或“阿公阿婆牌”或“家神牌”),超過五世的,即高祖以前的,除開基祖外,就撤去單獨的神牌,用小字簡單地把名字合寫到一塊寫滿了以前列祖列宗名諱的神牌上。這個手續(xù)叫“祧”,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意思。華僑屋一般都還不到五世,除了神牌外還掛著遺像,多是放大的照片。上新屋等等高一級的祖堂里,集合的神牌就多了。老祖屋里則除了處士公夫婦,永聰、永明、永發(fā)、永潭夫婦以及積河、廣河夫婦之外,全是集合神牌。一個人死后,除了在所住的圍龍屋祖堂設神牌外,還要在上一級祖堂設神牌,在老祖屋里往集合神牌上填名字。

祭禮完畢發(fā)胙肉,有禮生肉、主祭肉、敬老肉、科甲肉、仕宦肉等等,分別發(fā)給各種不同的人。

從老祖屋起,所有圍龍屋的祖堂太師壁都做成上下兩層神櫥,上層很華麗,精雕細刻,供祖宗神牌,下層低于香案,比較簡單,供土地神或社神。神櫥左右柱子上掛大紅楹聯。品一公祠的聯文是:

“祠依甑頂萃秀氣于長庚想當年作賓重望名獎百洲時稟寅清留法訓;

案照星峰吐光芒拱太乙愿今朝藻生華花香滿縣祥開甲第繼芳輝?!?/p>

上聯指潘任,百洲即三洲,指長洲,是潘任的故地;下聯指潘岳,“花開滿縣”指他任廣東地方官時政績出色,且提倡種桃花,以致其地易名為花縣,亦即門扇上所寫的“花縣家聲”的來歷;甑頂指項山甑,星峰即三星山。

提醒子孫永記祖先的來歷和光榮,是宗族加強凝聚力的重要措施。

加強宗族凝聚力的另一項措施是舉辦公益事業(yè)。首先是辦教育,早期有篤才學塾和毅成公家塾,后來有安仁學校。其次是組織娛樂活動,以過年時候的舞獅、臺閣游行等為主。龍燈和獅子從老祖屋出發(fā)到各房祖屋,然后要走遍每一幢圍龍屋,在屋前的禾坪上大耍一番。各家置備酒肉款待,并送紅包。禾坪的面積,一般要求可舞四支龍燈,所以都很寬大。此外,公益事業(yè)還有養(yǎng)老、濟貧、助殘、救災等等,窮人的婚喪、造房也有資助。

為了祭祀和公益事業(yè),宗族擁有很可觀的公產,稱為“公嘗”。公嘗的主要來源之一是兄弟分家析產時,一定要提留一部分給宗族。客家傳統,盛行小家庭制,代代都分家,以致公嘗越來越多,這是宗族內部的平均主義思想的一種表現。公嘗是小家庭與宗族間的經濟紐帶。公嘗的內容很多,有田地、山林、池塘、水圳、店面等等,以出息支付各種費用。公嘗有大公嘗、小公嘗之分,大公嘗為全宗族所有,小公嘗是各房派的。三村潘氏的大小公嘗約為全村各種收入總數的四成到六成。公嘗由叔公頭管理,有一定的制度。例如,山林一年開放一次供人采薪,其余時間封山育林;池塘由各房輪流養(yǎng)魚挖肥泥,輪值的一房要負責承擔當年的祭祖分胙費用,還要繳納稅金;水圳灌溉農田,凡用水的要繳“陂圳谷”,用來整修水利工程。其他如建橋造路、植樹護林,也都是宗族管理的事。

圍龍屋內部也有公產,小家庭只有堂屋間和橫屋、圍屋的居住房間,廳、天井、樓梯、水井、禾坪、門、廊、外墻、水塘等都是公有的。這種公產成為小家庭與大家族間的臍帶。

宗族也管理房屋的興建。這種管理往往借保護風水的名義。風水是一種迷信,有時也可以起加強宗族凝聚力的作用:村落的形局好,宗祠在龍脈上,祖墳是個吉穴,都能使宗族成員對血緣村落的前景抱有信心,從而不致輕易離去。因此,幾乎每個村落都要標榜自己風水之好并約束村民不得破壞。例如,寺前排的老祖屋旁邊,20世紀30年代造了一座兩層的始光廬,上下層都低矮,夏天里二樓又悶又熱。原因是建造的時候,叔公頭為保護老祖屋的風水“不受阻擋”,給屋主人一根竹竿,指令“大棟”(即脊檁)的高度不得超過竹竿的長度,因此就使始光廬造得不尷不尬。

舊時地方政府對農村的管理力量很薄弱,宗族之間因爭水、爭地、爭風水或者發(fā)生其他摩擦時,往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這就很容易釀成械斗??图业貐^(qū)械斗很多。宗族的族長們擔當起械斗的組織和指揮者的角色。光緒末年起到上世紀20年代,南口三村潘氏和南口東面、圍龍岡北的圩岡下村(今名益昌村)的陳姓不知起于什么原因發(fā)生了幾十年的械斗,甚至互相擄掠婦女。當地諺語說“陳橫、黃精、潘哦哆”,即指陳姓人兇蠻,黃姓人精明,而潘姓人則多游手好閑的紈绔子。紈绔子打不過兇的,但有錢,于是雇傭興寧劉姓的人來充打手,每殺一個人賞2000大洋。傳說每打一仗,“花邊(即銀元)一筐一筐地倒”?!皯?zhàn)費”太高,宗族支付不起,不得不請潘立齋支付,而將三星山后坡鹿湖山抵押給立齋,為期40年。立齋就在山上設群茂公司,植樹造林,經營現代養(yǎng)殖業(yè)。后來由陳炯明來調解,械斗才終止。兩姓不和,鄉(xiāng)政府只好由黃姓的人來管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所以說姓黃的精明。這場曠日持久的械斗在寺前排村和高田村的建筑中留下了烙印,凡這時期造的華僑屋,在對著禾坪的大門門斗兩側、墻角、橫屋天井等處,都有銃眼。有一些華僑屋造了銃樓,如東華又廬、南華又廬、錦和廬雜橫等。高田村謝姓的繩貽樓也因環(huán)境不靖,跟著造了一座銃樓。

(南口潘氏的宗族活動至今還有,也還有人張羅?;顒映漓搿蕵分?,以聯絡華僑、募集各種捐款為重要內容。1996年農歷正月初六,在老祖屋前擺了106桌酒席,除了回來探家的華僑外,還有三村60歲以上的老人和梅州市各地潘姓60歲以上族人的代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