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令智昏(1)

浪潮之巔 作者:吳軍


排除了反壟斷導致AT&T衰落的原因,我們就得從其他地方找原因。

1995年,AT&T走到了一個分水嶺。從1994年起,美國經(jīng)濟全面復蘇,從圖1-2標準普爾500(Standard & Poor 500)指數(shù)走向可以看出,美國股市從1995年起開始暴漲,直到2000年底。

這時,AT&T設備制造部門的執(zhí)行官們短視地提出分家的建議。他們的理由似乎有道理,因為AT&T和另外兩家長途電話公司MCI和Sprint是競爭關系,后者拒絕購買AT&T的電話設備,如果成立一家獨立的設備公司,就可以做MCI和Sprint的生意了。但是這種賣設備的一次性銷售增長顯然對公司長期增長意義不大。這一點AT&T很多管理者和員工都看到了。我親身經(jīng)歷了AT&T的那次分家。1996年夏天,貝爾實驗室一分為二,大家從默里山的大樓里搬到弗倫翰工業(yè)園,天天談的就是分家的事。很多人覺得,設備部門為了MCI和Sprint的市場,離開收入和利潤都很穩(wěn)定的AT&T可能得不償失。幾年后他們的預言不幸言中。但是在當時,即使AT&T的高管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對公司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權。

美國幾乎所有的老公司,創(chuàng)始人及其家族早剩不了多少股權了,大部分股權都散落在民間(包括基金),當然AT&T也不例外。因此,為了管理這些公司,董事會會請職業(yè)經(jīng)理人擔任各種管理人員,包括首席執(zhí)行官。而董事會里除了大投資基金和銀行的代表,剩下的是獨立董事,他們的任務是監(jiān)督執(zhí)行官們的工作,保證投資人的利益,而不是考慮公司的長遠發(fā)展。AT&T幾個執(zhí)行官們手上的股票遠不如華爾街投資銀行控制的多。事實上,AT&T的總裁們非但不真正擁有公司,而且一些人的個人利益還和公司的利益有沖突。即使他們之中不乏有遠見者,但是根本左右不了董事會。正是因為公司的長期利益和這些高管們沒有太大關系,所以他們如果能在任期內狠狠撈一把,何樂而不為呢?作為華爾街的投資公司,他們關心的是手中的股票何時能翻番,他們關注的是時機,而1995年正是一個機會。整個股市形勢很好,在這時將設備制造部門和電信服務部門分開,那么前者的股票一定會飛漲,因為在短期內他們將獲得Sprint和MCI的訂單。華爾街看到了這一點,公司的老總們懂得這一點,公司大量擁有股權的員工們也明白這一點。但是利令智昏,一場殺雞取卵的分家開始了。

AT&T首先將分為三個部分:從事電信服務業(yè)務的AT&T,從事設備制造業(yè)務的朗訊和從事計算機業(yè)務的NCR。NCR較小,我們姑且不必提它。朗訊從AT&T中分離,絕對是世界電信史上第一件大事。1996年2月朗訊公司由華爾街最有名的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領銜上市,籌集現(xiàn)金30億美元,成為當時歷史上最大的上市行動,也是迄今為止第11大上市活動。朗訊上市時,市值達180億美元。

和預期的一樣,MCI和Sprint果然來買朗訊的設備了。朗訊的銷售額比原來作為AT&T的一部分時有了明顯的增長。不久,股價就翻番暴漲,而同期收益較穩(wěn),但是發(fā)展相對緩慢的AT&T公司的股票還按著原來的速度慢慢地爬,這正應了華爾街和大家的預想。華爾街的人大發(fā)了,朗訊的高管和中層也都不同程度地發(fā)財了,就連很多有股權的一般員工也小發(fā)了一筆。1999年,我在一個會議上見到不少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談到股票時,他們一個個意氣風發(fā),人人都洋溢著笑容。在2000年的股市泡沫破滅以前,朗訊的股票4年長了13倍,市值達2?440億美元。

但是,這些科學家們也隱隱地感到了危機。原來的貝爾實驗室因為有AT&T這個大靠山,從來不發(fā)愁經(jīng)費?,F(xiàn)在,朗訊的利潤已不足以養(yǎng)活有兩萬人的巨型實驗室,于是開始要求那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將開發(fā)轉移到能盡快賺錢的研究上來(我在以后會談到AT&T這種大實驗室的弊端)。貝爾實驗室此時已不是過去以研究為主的地方了,它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復存在,從1995年至今,貝爾實驗室沒有再搞出轟動世界的發(fā)明。本來,AT&T的電信服務和設備制造相輔相成,是個雙贏的組合。分家對雙方長遠的發(fā)展都沒有好處。AT&T和朗訊的衰落都從這時開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