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猛回頭》《警世鐘》,以及蹈海報國彪炳史冊的陳天華,到底是革命黨人,還是維新改良派?他為什么要在日本跳海赴死?孔祥吉、村田雄二郎、楊天石幾位歷史學家為后人讀懂先烈,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史料。
陳天華是湖南新化縣人,1875出生,15歲那年就到省城長沙就入岳麓書院學習,后來又被選派送入省立師范,1903年再被湖南省公派為留日學生,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師范專業(yè)。但是陳天華抵達日本僅僅幾個月,就發(fā)表了《敬告湖南人》《論湖南官報之腐敗》《論中國學生同盟會之發(fā)起》以及《猛回頭》《警世鐘》等揭露清政府腐敗、鼓動革命的文章。陳天華雖然傾向革命、揚言革命,但又認為革命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條件下不會很快發(fā)生,國難在即,只有以和平的方式推動國內改革。于是他打算回國參與改革,并在梁啟超的支持下,計劃向北京提交《要求救亡意見書》,向清廷請愿,立即實行憲政,以救危亡。他本想用留學生全體名義上書清政府,但是遭到黃興和宋教仁的堅決反對。
1905年,孫中山來到日本,與黃興一起組織成立了新的革命團體同盟會。當年11月2日,清政府為在留日學生中抑制革命風潮,與日本政府經(jīng)過多次交涉,最終日本文部省發(fā)布了所謂的《清國學生入學之公私立學校規(guī)程》,嚴格管束在日中國留學生,又稱《清國留學生取締(管束)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內容很多,主要有三條:第一是中國留學生要在清政府駐日公使和日本學堂登記,留學生的活動事項、地點都要登記在案;第二是在日本通信要登記,給國內寫信也必須登記;第三不準住到別處,只能住在學校宿舍。試圖對留日學生的言論、結社、居住及通信自由進行限制,規(guī)則引發(fā)了廣大留學生的不滿,發(fā)布之初,中國國留學生總會會長楊度給駐日公使楊樞寫信,希望使館與日本政府交涉,修改“取締規(guī)則”若干條款。楊樞高度重視,因為日本是中國官、私費留學生的最大輸出國,他害怕局面失控,于是致函日本外務省,提出修改請求。但日本政府沒有接受,相反還對規(guī)則的落實時間進行了規(guī)定:“限令每個留學生在該月二十九日前呈報其原籍、住址、年齡、學歷等,若逾期不報,則對該生不利”。
留學生抗爭運動繼續(xù)高漲,并出現(xiàn)不同派別:以宋教仁、胡瑛、秋瑾等人主張全部留學生罷課,要求文部省取消規(guī)則,否則立刻全體歸國,當時留日學生大概有8000名之多。他們還對留學生會長楊度采取堅決反對的立場,認為他和駐日公使楊樞一起破壞抗爭運動,甚至有人主張要殺“二楊”。但也有人不主張采取歸國等斗爭手段,即使在革命黨人中間,也有汪兆銘、胡漢民等人認為不應因小失大,應臥薪嘗膽,忍辱求學,學得本領,以圖自強。陳天華對這種過激行為是不贊同的,但看到反對的人多,基于團結的目的,就用沉默來對應。
1905年12月7日,《朝日新聞》發(fā)文,認為中國留學生對文部省規(guī)定多有“誤解”,甚至說中國留學生是“烏合之眾”,“清國人特有的放縱卑劣之意志,其團結亦會十分薄弱”。陳天華非常清楚留學生的實際狀況,其中有大量的頑劣之人,不少人在日混跡,卻只是為了混個名頭,連日語都只是沒學到只言片語,在某種程度上,陳天華可能認同了《朝日新聞》的說法。但是這種認同是建立在對同胞怒其不爭的基礎上。陳天華悲憤交加,決意以死去喚醒國人團結一致,奮發(fā)圖強。當天夜里,他在宿舍開始寫《絕命辭》,室友以為他在為《民報》寫稿,就沒有在意,陳天華奮筆不輟,寫好以后,小睡片刻,12月8號凌晨,他起床后稍微進食,就向室友借了兩塊錢出門,陳天華此去再也沒有回來。他義無反顧地在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殺,時年30歲。
陳天華赴死之前,向在早稻田大學留學的湖南老鄉(xiāng)楊度寄去了生命絕筆《絕命辭》,但是楊度沒有收到這封信,信件落在了革命黨人手中。
陳天華之死,對留學生反對取締規(guī)則運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當宣讀陳天華的《絕命辭》時,“聽者數(shù)千百人皆泣不能仰”。參加者一方面憤恨日本欺凌弱國國民,一方面對清政府及其駐日公使痛恨更甚。陳天華之所以把《絕命辭》寄給楊度,而不交給宋教仁等人,因為他雖有革命思想,但是與宋教仁等人還是不一樣的,陳天華并不把清政府一定視為“滿虜”, 并且他在《絕命辭》中也說自己“重政治而輕民族”。他還這樣說道:
“愿我同胞養(yǎng)成盡義務守秩序之國民。當今之弊,在于廢弛,不在于專制。欲救中國,惟有開明專制。嗚呼!我同胞其勿誤解自由。自由者,總體之自由,非個人之自由也。我同胞其聽之耶?嗚呼!愿我同胞其聽之,其聽之?!?/p>
以此來看,陳天華在思想上是激進的,但是在行動上很可能更接近梁啟超,很難想象哪個激進的革命者會有搞“開明專制”這種想法,并且認為“欲救中國,惟有開明專制”。至于他慷慨赴死的原因,陳天華說得很明白:“慎毋誤會其意,謂鄙人為取締規(guī)則而死”,陳天華想以生命的代價驚醒同胞:“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我者?惟留學而皆放縱卑劣,即中國真亡矣?!薄霸刈孕?,不重尤人?!?/p>
所以,陳天華的死,并不是為了抗議日本,甚至不是因為清政府,而是為了“死諫”同胞,換句話說,是同胞將陳天華推入了東京大森灣。同他的很多激烈的同胞不同,更多的人是從改良走向革命,陳天華是從革命走向改良?!八^革命家也罷,維新派也罷,都是后世學者給他們帶上的桂冠?!?906年7月11日,長沙學生與各界數(shù)萬人,為陳天華舉行公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