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別人沒有聽到我們說的話,是因為他們那天過得很不如意,他們也許仍然在氣某人所講的話,或在想還有許多必須完成的額外工作,因此根本無法傾聽。而他們聽不進去的原因也許是:他們認定我們跟他們說話,只是要向他們要求什么、教訓他們,或根本就不關心他們。聽的人不聽,通常是因為已經(jīng)想到我們想說的是什么,也許是因為他們不能暫擱置自己的需要,或者是因為我們所說的只會引起他們的焦慮而已。簡而言之,雖然受傷的感覺讓我們很輕易地把這種失敗歸咎于聽者的抗拒,但事實上不聽的理由是數(shù)不勝數(shù)且錯綜復雜的。
當溝通瓦解了,我們就很容易認定是因為對方?jīng)]有說出他想說的,或沒有聽見我們所說的,通常努力溝通的雙方都不免有被誤解的感覺。也許當我們明白說者及聽者都有篩選意義的不同管道時,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說的人就是企圖溝通他想要什么的人,他所發(fā)出的訊息對接收的聽者會產生一種影響。
好的溝通意味著你能達成你想要的影響力,而那個意圖就等同于影響力。但是每一個訊息都得通過兩個過程:說者明確地表達,聽者有能力聽到對方所說的話。然而,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意圖并沒有達成我們所要的影響力,個中原因其實很多。
有些誤解的原因很單純,而且也可以加以改善,就像學會一項技巧一樣。舉例來說,學著給回饋:聽者告訴說者,他們傳達訊息的影響力是什么;也給說者機會,把所要表達的加以澄清。但是也有許多造成誤解的原因不是那么單純直接,也不是單純地做改善就可以修正的。前面提到的那位年輕律師,認定太太對他的工作不感興趣,只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傾聽并發(fā)癥的一個案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