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我設限的悲哀(3)

成功中的心理學 作者:李恒


一下轉危為安。

在后來的表彰大會上,人們問她,在那千鈞一發(fā)之際,怎么能夠想到這樣做呢?

這位女實驗員只是淡淡地一笑,說道:“當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這篇課文,我只不過是重復地做一遍罷了?!?/p>

資料來源:(美)丹尼斯·韋特利.成功心理學(第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有刪改)

我們看到,這個女實驗員用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來避免了一場災難?!端抉R光砸缸》我們都學過,砸缸救人,關鍵在于“舍缸”,破缸救命。但多數人的思維都想“得”,而不是先想到“舍”。

殊不知,在成功的追求中,舍棄也是一種智慧。

思維最大的敵人,是習慣性思維。世界觀、生活環(huán)境和知識背景都會影響到人們對事對物的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不過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過去的經驗。

其實這個“缸”就可以看作我們的慣性思維,唯有打破它,才能放飛我們的思維,進入新天地。

不錯,在規(guī)律化的生活中,要改變一種常規(guī)的難度很大。但這并不說明就是不可能。對此我認為:

首先,需要有明確的創(chuàng)新意識,自覺地進行;

其次,要有足夠的決心和勇氣。

現在是一個支持個性、鼓勵創(chuàng)新的時代,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社會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使我們打破常規(guī)的成本越來越小。例如,在職場中,很多人認為首先應該確保自己職位的安全,應該和老同事一樣老老實實上班下班,認為激情四射、披荊斬棘的創(chuàng)業(yè)離自己很遠??墒怯幸惶炷阃蝗粫l(fā)現,以前一起做銷售的同事不知何時突然成為一家公司的老板,并以客戶的身份坐到了你的面前??赡苣氵@時才發(fā)現,創(chuàng)業(yè)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難。

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非常重視“打破常規(guī)”的理念,并視為自己成功的最寶貴經驗之一。他將自己所有的成功歸結為一句話:肯用心思考未來,抓重大趨勢。預見未來,就是要懷疑一切,打破常規(guī),看透現在,顛覆時代。

美國名校斯坦福大學的一位教授羅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中說:“在運動場上,很多運動員選手創(chuàng)造佳績是因為打破了傳統的比賽方法?!?/p>

而事實上,在自我的認知中,人們后天獲得的固定思維像無形的引力一樣,很容易吸引人們的思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些固定的方向原本也是人們自己預定的潛規(guī)則,正是這些自己定制的規(guī)則,卻在無形中套住了自己,使他們失去了原本與生俱來的創(chuàng)造力。

例如,在生活中,原本看似第一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人們已經取得的成功做法也不一定是絕對成功的做法。所以,在生活中要學會換個思路考慮問題、分析問題,客觀、冷靜地分析事情,敢于打破常規(guī)舊俗,運用嶄新的眼光尋找最佳途徑。

要知道,能夠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維空間是無限的,像曲別針一樣,至少有億萬種可能的變化。也許我們正在被困在一個看似走投無路的境地,也許我們正囿于一種兩難選擇之間,這時一定要清醒,這種境遇可能就是我們固執(zhí)的定勢思維所致,只要勇于重新考慮,一定能夠找到不止一條跳出困境的出路。

而我們一旦自我設限,就會像那一只玻璃罩中的跳蚤,自動放棄了成功的機會。生活中多數人寧愿在既定的規(guī)則中原地踏步,也不愿意打破常規(guī)推陳出新,然而多數成功者正是敢于標新立異,突破界限和極限,讓自己更準確有效地完成了心中的目標。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平時發(fā)揮出來的能力,只是我們所具備能力的2%~5%。也就是說,還有絕大部分能力只有在打破常規(guī)的情況下才可能發(fā)揮出來。所以,在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打破常規(guī),勇于創(chuàng)新。在困難和選擇面前認清自我,正視現實,理智分析內外因素,你就能掌控命運,繼續(xù)前進。

要想打破常規(guī),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面對困難和選擇大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