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拈花微笑,不著行跡——神會
有一種比語言更偉大的真理,那就是沉默。一切的含義都潛藏在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中,它表達我們最真實的意圖。當你能讀懂并表示沉默時,實際上你已經(jīng)參透了與人相處的最大秘密。
心傳比言傳更有效
世上許多道理,語言難以表述,而道理固在,只可心領(lǐng)神會。
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正準備說法,這時大梵天王來到座前,向釋迦牟尼獻上一朵金色波羅蜜花,然后坐在最后的位子上,聆聽釋迦牟尼說法。
釋迦牟尼接受了獻花之后,一言不發(fā),舉起這朵金色波羅蜜花給大家看。當時聆聽說法的人間天上諸神有百萬之眾,可大家都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唯有十大弟子中的摩訶迦葉破顏微笑。
于是,釋迦牟尼對大家說:“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于教外別傳一宗?,F(xiàn)在,我把這無上的大法,傳給摩訶迦葉?!闭f罷,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給了迦葉。
禪,就在拈花微笑中產(chǎn)生了。迦葉成為西天禪宗第一祖,后來代代相傳,傳到達摩大師時,成為西天禪宗第二十八祖。達摩大師將禪傳到東土(即禪宗史上著名的“祖師西來”),成為中華禪宗第一祖,之后傳了六代而至惠能,開創(chuàng)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禪宗。
“拈花微笑”這個故事,深有意味地揭示了禪宗文化的價值。它開拓了禪的形式,它把禪教以外的佛教宗派稱為教門。所謂教門就是通過語言文字、通過經(jīng)典把釋迦牟尼的思想和悟道時的心境表達出來??墒牵陬^語言文字語言跟真理、悟道的境界本身是有很大的距離的。
只聽得見語言、不會傾聽沉默的人是被聲音堵住了耳朵的聾子。懂得沉默價值的人卻有一雙善于傾聽沉默的耳朵,如同紀伯倫所說,他們“聽見了寂靜的唱詩班唱著世紀的歌,吟詠著空間的詩,解釋著永恒的秘密”。一個聽懂了千古歷史和萬有存在的沉默的話語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樣說話的。
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心里有一個嚴重扭曲的認識,即認為沉默只是交談的一種輔助方式。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交流??赡苁怯捎谖覀兤饺绽镞^多地運用語言的緣故,所以才會忽視了沉默的價值,認為在交流中,語言是主,沉默是次。
我們一般可以談?wù)搻矍?、孤獨、幸福、苦難、死亡等。可是,語言也有蒼白無力的時候。有時屬于每個人自己的真正的意義始終在話語之外。我們無法告訴別人,自己的愛情有多溫柔,孤獨有多絕望,幸福有多美麗,苦難有多深重……我們只能把這一切都埋藏在心中,我所說的與寫下的只不過是思考的產(chǎn)物罷了。而“一切思考在某種意義上都是一種逃避,從最個別的逃向最一般的,從命運逃向生活,從沉默深淵逃向語言的岸”。
“語言是誤會的根源”。我們常常會有詞不達意的感覺,從我們的口中說出的或筆端寫出的必然是經(jīng)過修飾的,必然摻雜著偽裝的痕跡,況且,每個人的理解方式都不同,誤會也就在所難免了。
還好,還有一種比語言更偉大的真理,那就是沉默。一切的含義都潛含在一個眼神、一個笑容、甚至一個木然的表情中,這恰恰能表白我們最真實的意圖。當你能表達沉默并讀懂沉默時,已經(jīng)參透了與人相處的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