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成千上萬名學生
近十年中,北京新式公立學堂的學生數量由300名增加到1萬7千名。各省參加新學的學生數量由2千增加到20萬名。通過對中國十余個城市的考察發(fā)現,在每個城市都有大約4千到1萬2千名學生。許多城市里建立了大型師范學堂,校舍精美,一些師范學堂內有上千名教師在接受培訓。一旦中國新式教育體系建成,大約需要一百萬教師。當看到一些七八十歲的老先生正努力學習準備通過班級考試時,你就會發(fā)現,中國人對新式教育的渴望是如此迫切,而針對女性的教育也在中國迅速展開。
當然,在中國和印度,仍有大量民眾未能接受教育。這兩個國家中,大約有5分之4的兒童無法上學。邊遠村莊的農民們至今不知道印度1857年的民族大起義,或是日本在甲午海戰(zhàn)中戰(zhàn)勝中國。其實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同樣有許多民眾未能接受教育,也完全不知道有文藝復興。
報紙與出版物
報紙在東方復興時期的傳播速度比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要快得多。盡管中國最早發(fā)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美因茨(Mainz)的古騰堡(Gutenberg)要早5個世紀,但卻是一位名叫羅伯特?莫里森(Robert Morrison)的傳教士第一次將現代印刷機帶進中國?!毒﹫蟆罚↖mperial Gazette)是滿清政府允許發(fā)行供官員閱讀的報紙,其發(fā)行量已比最初提升了200倍。凱瑞(William Carey)是第一個將印刷機和報紙引入印度的人,現在印度有2700個出版社發(fā)行的3500份報刊。
上海一家教會出版社一年發(fā)行量為1億印張。伊斯蘭世界的貝魯特出版社(Beirut Press)每年發(fā)行量為10億印張。在朝鮮半島,僅《福音書》一年就售出50萬本,比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個百年全歐洲賣出的《圣經》數量還多。中國每年售出400萬冊《圣經》,與十九世紀初全球范圍的流通數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