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沖南北摘取革命果實
袁世凱掌握軍權后,接下來就是說服南方共和黨人。革命黨占領南京,兵鋒所向,勢如破竹,勝利在望。于是,袁世凱秘密成為共和派領袖,但同時又從清廷支取奉祿。作者承認,袁世凱本來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堅定的君主制擁護者。乍看起來,他在政治上的華麗轉向很令人奇怪。但作者接下來說,袁世凱對于拿破侖的事跡了如指掌,他知道什么是通向皇權的墊腳石。上海舉行南北和談(1911年12月-1912年2月,譯注),由伍廷芳代表南方革命政權出席會議,而袁世凱則指派唐紹儀作為代表參加。但是,他私下又計劃叛變清廷,與民國合流。
有一種觀點認為,袁世凱與這次叛變無關,是唐紹儀背叛了清廷和袁世凱本人。韋利先生對此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得出結論是,如果說袁世凱是在秘密為民國前途謀劃、同時也滿足個人私欲的話,他任命唐紹儀出任和談代表的意圖就非常明顯。因為唐紹儀是袁世凱的密友,而這位廣東人又深受革命軍領袖的歡迎,因為大多數(shù)革命黨人來自廣東。唐紹儀因此成為南北和談最合適的人選,能立即與南方共和派和談。但是,顯而易見,他并不代表清廷,而是袁世凱本人的代表去與革命黨領袖商談。其條件是,一旦民國成立,袁世凱將成為首任大總統(tǒng)。
孫中山先生這位為建立共和歷經(jīng)流放與死亡威脅的民國首位臨時大總統(tǒng),剛剛就任不久,其勝利果實就被強勢的敵人摘走了。孫中山先生一開始是信任他的繼任者袁世凱的,但袁氏的倒行逆施很快引發(fā)孫中山的二次革命,并被迫流亡日本。此后,袁世凱采取更為專制的手段,最終解散國會,取締在國會中占大多數(shù)的國民黨人,進而公然推行獨裁統(tǒng)治。韋利先生認為,袁世凱不僅期待成為儒教領袖,更要成為新的皇帝。
將成為第二位康熙大帝
韋利將袁世凱與統(tǒng)一中國并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康熙大帝進行了對比。他說,所有事實表明,袁世凱將成為中國的第二位康熙大帝。大家有理由相信,袁世凱的出眾智慧和強勢性格正與他將要承擔的重任相匹配。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將恢復一個強國的實力,實現(xiàn)國家與民族的自立。中國將在各領域全面西化的同時,繼續(xù)保留符合中國人精神特性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
作者認為,正是因為袁世凱恢復了中華秩序,他個人其他過失都可被原諒。他寫道,“所有事實表明,袁世凱是最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人選。如果按我們的標準來判斷,袁世凱攫取國家權力的方式確實不擇手段,但他行使權力的方式卻完全出自于真摯的愛國情懷?!?
讀者對此也許無法贊同作者那么肯定的意見。這位在偽裝之下完全是一個利己主義者的鐵腕人物將如何應對日本的威脅和侵犯,尚有待我們的觀察。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袁世凱推動下,中國于1913年接受了西方列強的善后借款。而在美國退出銀行團后,日本加入,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借款。
總之,本書在異常精簡的篇幅里,以清楚明快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中國革命的主要事實,頗具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