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不會再有大的發(fā)展了。所有的講話都是由秘書寫出,講官話,說官氣,這種人一個都不能用?!肮贇狻币簿褪墙裉焖v的“打官腔、說官話”,做事情總是瞻首顧尾,首先考慮自己的烏紗帽。他說,官氣就是“圓滑取巧、心竅太多、敷衍塞責、不能負巨艱、擔大難”。艱難的事情來了,經受考驗的時候到了,但是你經受不住這樣的考驗,這樣的人怎么能夠擔當大任呢?
湘軍招募的原則也非常奇特,城里的市井油滑之人一個也不招,招募的都是山里的農夫。原來的綠營兵、八旗兵他也不招,他擔心綠營習氣或八旗習氣侵染到整個隊伍,怕一條魚腥了一鍋湯,怕湘軍得傳染病。面試時,一看招來的人是農夫,不善語言,很木訥,甚至還有些呆,曾國藩就會表示滿意。而油腔滑調、多言善變的人,曾國藩通常是不要的。他不要官氣,常說寧肯鄉(xiāng)氣重一點,不要官氣重一點。鄉(xiāng)氣重一點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有一種骨氣,說話雖然不能自圓其說,顧頭不顧尾,但是很有干勁,這種人他愿意用。
沒有官氣,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就是用人以質樸為尚,不應專取才華。雖說用人只是用他的才能而已,其他根源的東西無須深究,但也必須足以駕馭,這樣才能為我所用,而不致受牽累。人的才品,雖然多有不同,然而只有質樸才能長久。探究起來,以質樸為主而用人的過失不過十之二三,單以才華而用人的過失則常十之八九。
咸豐九年六月,曾國藩給郭嵩燾講了這樣一則笑話:
說是過去有一個大盜專以盜富家人的棺木為業(yè),有一天他找來工具,好不容易挖開了棺木。這時,從棺槨中忽然有個人坐了起來,對盜賊說:“我是伯夷呀,你有什么事要討教嗎?”盜賊嚇得要死,立即跑得遠遠的。過了幾天,他又換一個山丘開挖,剛打開墓門時,看見以前從棺木中坐起的那個人尾隨而至,對盜墓人說:“這是我的弟弟叔齊的冢墓啊!”盜賊也立即跑了。曾國藩隨后發(fā)揮說:“我們現(xiàn)在將巨餉、香餌放到深冷的水中,正好比向伯夷、叔齊的墳冢索要珠寶、玉匣一樣啊!”曾國藩說:“這則笑話可以有多種理解。一種理解是,伯夷、叔齊本來是清正之人,盜墓賊找錯了人;另一種解釋是盜墓賊只認金銀財寶,對伯夷這樣的人才望而生畏。它告訴我們,必須推誠揚善,不能口里到處喊缺人才,見到真正的人才反倒視而不見?!?/p>
第三是多條理。曾國藩“相人口訣”當中就有“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他打了一個比喻說,庖丁解牛在外行人看來,這樣復雜的一頭牛,庖丁很快就能解得很清楚、很伶俐、很利索,因為庖丁找到了訣竅。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每天用得著的不能太繁多,兩句話就夠了。一本書也好,古人流轉下來的典籍也好,概括起來,可能就是幾句話,你千萬不要把它變復雜??傊?,把很多復雜的事情變?yōu)楹唵?,就是曾國藩所說的“有條理”。
“多條理”,不但是工作方法,而且也是一種能力。
咸豐九年十月,他對李榕說:
凡與諸將語,理不宜深,令不宜煩,愈易愈簡愈妙也。不特與諸將語為然,即吾輩治心、修身,理亦不可太多,知亦不可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
這里的“守約”,就是有條理。曾國藩于咸豐十年四月二十日署理兩江總督,這也是他第一次做封疆大吏,兼有兵權和財權、人事權。當月二十八日午刻,曾國藩從官文的咨文中,得悉他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本營員弁紛紛前來道喜。午飯后,他當即與李元度等人討論“時事應如何下手”。隨后多日,他不厭其煩地與幕僚等討論,又與胡林翼等通信,商酌大局。經過一個多月的思考、調研,特別是在聽取各方面的建議后,曾國藩總結出當前應著力做的十個方面的事情。他在七月二十九日的日記中,形成了做封疆大吏的主要點,把“治事”分為四類:兵事、餉事、吏事、文事,而把“治之之道”歸結為三端:剖析、簡要、綜核。他具體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