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快樂就在一舉一動中

今天可以不說煩:擁有快樂的心理學(xué)智慧 作者:李素文


第四章

快樂心理學(xué)1——快樂在哪里

快樂雖然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情緒,

寄于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

藏于瞬息而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中。

脫離了生活去尋找,

就如同水中撈月,

竹籃打水,

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曾經(jīng)我在讀《金剛經(jīng)》的時候有一個疑問?!督饎偨?jīng)》一開篇就寫了這樣一段話:“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衹樹給孤獨園,語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豈亦,還至本處,飲食訖,收衣缽,敷座而坐?!?/p>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是這樣聽說的:那時,佛在舍衛(wèi)國衹樹給孤獨園這個地方,與1250個僧人在一起。午餐前,佛披上袈裟拿出缽盂,到舍衛(wèi)國大城中去乞討,他不拘貧富,挨門挨戶,完成乞討后,回到原處。吃完飯后,佛收起袈裟與缽盂,洗了腳,開始坐禪。

單看這段文字,你會感覺它非常平淡,似乎是在講一件很無聊的事。而稍有寫作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的開頭部分是最重要的,為了修改一個出彩的開頭,甚至?xí)纳鲜畮妆椤?/p>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在《金剛經(jīng)》這么重要的一部佛家典籍里,會以這么一段“無聊”的話來開頭。直到很多年以后,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我忽然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有一年,我去倫敦看一個表姐。她和老公要外出一段時間,家里的孩子和公公沒人照顧,所以請我去幫忙。

我在那里住了一個星期,雖然人在倫敦,但幾乎沒怎么出去玩過,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家里陪孩子玩,陪老人聊天。

盡管這次旅行沒有到處游覽,但我卻感覺很快樂。白天我在家里陪老人說話解悶,老人是從浙江移民過來的,連普通話都不太會講,更不要提說英語。他在倫敦沒有朋友,好不容易見了我,便整天拉著我嘮嘮叨叨。

很多時候我也聽不懂他在講些什么,要從他的口型和神態(tài)上來推斷。但我很喜歡和他聊天,喜歡看他慈祥親切的笑容。

表姐的孩子每天一從學(xué)?;貋?,就纏著和我踢球。運動神經(jīng)不發(fā)達的我總是輸給他,但依然玩得嘻嘻哈哈不亦樂乎。

傍晚的時候我和家里的保姆一起準(zhǔn)備晚餐。保姆是個印度人,英語說得不太標(biāo)準(zhǔn),而我的英語則更糟糕,所以我們都只能用簡單的英語單詞和肢體語言來交流。

晚飯后的時光更是歡樂,孩子拿出他得意的手工讓我欣賞,或是給我們朗誦他自己寫的歪詩。保姆會教我們做瑜珈健身,還教會我跳一支印度舞。而我則給他們唱幾句荒腔走板的京劇,或是哼上一首民歌。

短短的一個星期很快就過去了,這其間的快樂使我永生難忘?;氐奖本┑募依?,我興致勃勃地給爸媽講這幾天的經(jīng)歷。他們聽完以后忽然說:“說得這么熱鬧,其實你不就是在家里哪也沒去嗎?你在北京的時候,每天不也是這樣過的嗎?”

爸媽說得很有道理,每天做著同樣的事,但由于換了不同的地方,快樂的感覺卻變得強烈了。

這是因為轉(zhuǎn)換了地點、環(huán)境,令人產(chǎn)生新鮮感。在新鮮感的刺激下,就會感覺加倍快樂。

然而,大多數(shù)人每天面對的都是相同的環(huán)境——從公司到家里,和相同的人——同事、家人,就算有時候會去一些娛樂場所和朋友聚會,畢竟也只占你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時間。

那么面對著一成不變的生活環(huán)境,難道我們的快樂就沒有了嗎?

當(dāng)然不能!

快樂是不能丟棄的,哪怕缺少一天,都會如失去了雨露的禾苗,無精打采。

所以,即使環(huán)境不變,心也可以變。

快樂就在一舉手一投足之中,在一碗飯一杯水之間。

此時,我忽然明白了《金剛經(jīng)》的開頭為什么會是那樣一段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它就是要告訴我們,佛法就在每一個不起眼的小處,就在化緣、吃飯、洗碗這樣再平凡不過的事情中。

所以禪宗六祖惠能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佛法,猶如覓兔角?!?/p>

佛法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世間、在平淡無奇的事情中體現(xiàn)。離開了日常生活去求佛法,就好像是去找兔子的犄角,根本不存在,也求不到。

佛法是如此,快樂亦是如此。當(dāng)你在穿衣、洗臉、做飯或是行走之時,心念自在解脫,那每一天都是大快樂。而若固執(zhí)己見,無法放下所持,那就算你轉(zhuǎn)換了千百個地方,遇見不同的人或事,快樂也僅在一瞬間,不能常駐心中。

唐朝時新羅國的無相禪師來到中土求法。走著走著他感到口渴,就去尋找水源。正好看到一個年輕人在水塘里踏水車,無相禪師就向年輕人要了一杯水喝。

年輕人很羨慕無相禪師的瀟灑自在,就對他說:“禪師,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紅塵時,我一定會跟您一樣出家學(xué)道。不過我出家后,不想和您一樣到處行腳居無定所,我會找一個隱居的地方,靜心參禪打坐,不再拋頭露面?!?/p>

無相禪師微笑著問道:“哦,那你什么時候會看破紅塵呢?”

年輕人回答說:“還要再等等吧。我們這一帶就屬我最了解水車的性質(zhì),全村的人都以此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個能接替我照顧水車的人,沒有了責(zé)任的牽絆,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就可以看破紅塵出家了。”

無相禪師又問:“你說你最了解水車,那么請你告訴我,如果水車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離開水面會怎么樣呢?”

年輕人說:“水車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轉(zhuǎn)的原理,如果把水車全部浸在水里,不但無法轉(zhuǎn)動,甚至?xí)患绷鳑_走,同樣,完全離開水面也不能車上水來?!?

無相禪師道:“水車與水流的關(guān)系可說明人與世間的關(guān)系。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會被紅塵俗世的潮流沖走,假如完全出世,自命清高,不與世間來往,則人生必是漂浮無根,空轉(zhuǎn)不前的。因此,一個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觀,也不投身粉碎,使出世與入世兩者并立,這才是為人處世和出家學(xué)道的正確態(tài)度?!?/p>

看,佛法要依托于世間,快樂也要依托于每一個細節(jié)中。脫離了生活去尋找快樂,就如同水中撈月,竹籃打水,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快樂雖然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情緒,但卻是寄于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脫離了生活去尋找,是找不到快樂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