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升任三邊總督后,對這件事情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并提出了一些應對方案。他發(fā)給士兵銀錢,讓他們收買一些邊民,為自己充當探子,并不斷改善邊境地區(qū)的政策,減輕了課稅,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板升”重新返回內地。另一方面,加大“貿易制裁”,不允許私自向河套地區(qū)販運日常用品,使得這些“板升”不得不回到內地在大同等地采購生活必需品。隨著來往的漸漸加強,一些叛逃的漢人發(fā)現內地的政策有所改變,生活在這邊更好一點,于是又紛紛再叛俺答,回到明朝境內,王崇古的策反政策初見成效。但對于逐漸壯大的俺答勢力,依然無法下手,不敢冒進,從來沒有主動出擊過,這也是對朝廷以守為主的戰(zhàn)略政策的執(zhí)行。
但誰也沒想到,他們祖孫二人會因為一個女子反目成仇。如何處理把漢那吉的歸附這一事件,直接關系到明朝與當時蒙古族中最強大的韃靼部的關系。而此時俺答汗已調兵“分道入犯,索把漢(把漢那吉)甚急”。邊關戰(zhàn)火一觸即發(fā)。王崇古與方逢時聯名上書,他們認為,應接受把漢歸附,“宜給之宅舍,授之職銜,易其服用,以悅其心”。
但在王崇古的上書到達皇帝的同時,張居正的一個指示意見也到了王崇古的手中。這讓他很是奇怪,這件事情他還沒有稟報朝廷,遠在北京的張居正怎么就已經提出了解決方案呢?這就與張居正的盡職盡責有關,他雖然身在北京,但時刻關注著邊疆的動態(tài)。一有什么新動向,他馬上就能知悉。
張居正的意見也是讓他們趕緊善待把漢那吉,他可是奇貨可居啊。先扣著他,看看新動向。如果俺答執(zhí)意要贖回把漢那吉,那我們就要求他拿趙全、邱富等人進行交換。如果俺答置之不理,那我們就給他這個孫子冊封一個新號,讓他們祖孫二人在內斗中互相消耗。
這些設想的提出,說明張居正處事的精細和謹慎。他提醒王崇古對于各種可能性都要有所準備,以防患于未然。待情況稍有明朗,俺答決定以趙全換回把漢那吉,張居正又及時做出判斷,認為這是難得的機遇,一個周密的謀劃已經成竹在胸。但一些大臣因為13年前的桃松寨事件,怕上當受騙,不再相信俺答交換人質的諾言。桃松寨事件發(fā)生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俺答之子辛愛的小妾桃松寨因與人通奸事發(fā),為逃避懲罰,投降了明朝。辛愛得知后,佯裝以趙全、邱富交換,騙取總督楊順放回桃松寨,桃松寨隨即被辛愛所殺,漢奸也未交還明朝。把漢那吉的來降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桃松寨事件,因擔心再次上當受騙,官員們反對接納把漢那吉。在俺答派出大兵壓陣,強行索要把漢那吉之際,朝臣們更是驚恐不安。張居正當機立斷,力排眾議,認為這不同于桃松寨事件,不僅不必為之擔心,反而是可以利用的大好時機。在給王崇古的信中,他做了詳細、具體的布置。他認為,俺答兵臨城下,索要其孫,這是對我方有利的事,我方可一面扼險守要,嚴陣以待;一面據理相告要求結盟,并讓俺答殺掉趙全。張居正在給王崇古的信中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他說:“向者仆固謂: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此所謂非常之事,非公孰能了之?”
在這封信中,張居正還提醒王崇古說,把漢那吉的出逃,是其謀士出的主意,此人很有智謀??膳扇税档嘏c他聯絡,告訴他明軍知道一切都是他的謀劃,會記住他的功勞,請他促成結盟之事。如果有可能除掉俺答,我們即封把漢那吉為王,遣兵送歸故地,從此可長享富貴。
與此同時,張居正又讓王崇古借助自己手下收買的探子,給俺答送信,聲明希望議和的態(tài)度。信中明白指出俺答的肘腋之患正是他的兒孫之亂,并以明朝的軍事實力儆誡,又利用俺答祖孫的矛盾,策動把漢那吉的謀士倒戈。陽謀、陰謀雙管齊下,這一切又以深明大義的姿態(tài),娓娓道來,在委婉中洋溢著義正詞嚴的氣度。果然不出張居正所料,這一席有關俺答切身利害的陳述,終于打動俺答。王崇古又讓把漢那吉穿上漢人最尊貴的紅袍玉帶,與俺答相見,以示明朝的誠意。俺答本以為把漢那吉已被誅殺,卻得到這意外的驚喜,從而打開了和解的大門。趙全眼見蒙漢和解的大勢已不可阻擋,不得不為自己留了一條后路,投書方逢時表示悔過,愿回歸中土。這又豈能為明軍所容?于是,方逢時將計就計,隨即把這封信轉交給俺答。俺答見這漢奸反復無常,又要背叛自己,大為震怒,立即把趙全捆縛,送歸明朝。
這就使得一個很緊張的邊疆危機,最終化干戈為玉帛,以議和收場。但張居正認為,議和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像明朝已經改變了最初的軍事戰(zhàn)略一樣,蒙古各部也囿于眼前利益迫于生計,已經不再懷有重新入主中原的野心,這時的戰(zhàn)亂搶掠主要是以爭奪日用物資為主。而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靠經濟手段才能完成。因此,張居正決定趁熱打鐵,準備提出封貢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