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次章、大化改新(7)

宛如夢幻:日本人的歷史 作者:赤軍


●戰(zhàn)敗對日本的影響

白村江水戰(zhàn)給了中大兄皇子一記大耳光,他本想利用對外戰(zhàn)爭轉嫁國內矛盾,結果大敗虧輸不算,還把倭國在朝鮮半島最后一點點?響力也扔了個精光。不僅如此,當時國內輿論囂然,都傳說唐和新羅聯(lián)軍將要渡海殺來倭國,中大兄皇子被迫一方面遣使前往唐朝重修舊好,一方面在對馬、壹岐、筑紫等地設置防人(戍守軍)和峰火臺,還在筑紫修筑了龐大的水城,以完善九州方面的防御態(tài)勢。

664年五月十七日,一支規(guī)模不小的船團駛到九州,使大和朝廷上下無不膽戰(zhàn)心驚。船團首領乃是唐朝的朝散大夫郭務悰,他奉大將劉仁愿之命,攜帶牒書和禮物前來拜訪中大兄皇子。郭務悰先后四次出訪倭國,第三次率領了四十七艦、兩千人的大船團,實在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估計劉仁愿派他前來偵查日軍的動向,同時施以高壓。

大和朝廷不愿迎接郭務悰進京,又不敢武力驅逐,一直拖到十一月,才由中臣鐮足獻計,派和尚智祥宴請郭務悰,轉贈中大兄皇子的禮物,并暗示他盡快離開為好。郭務悰好整以暇,一直淹留到次年二月才率軍離開九州——中大兄皇子肯定是大大松了一口氣。

此后數(shù)年間,中大兄皇子在九州北部、本州西部,以及統(tǒng)治中心的大和地區(qū)到處整修城防,以備唐軍來攻。然而唐朝直到668年才終于滅亡高句麗,此后又陷入與新羅的戰(zhàn)爭,根本無暇顧及倭國(或許郭務悰在九州的所見所聞,也使得唐朝不愿再渡海開辟新?戰(zhàn)場吧),中大兄皇子白忙活了好幾年,把自己的家底都快掏光了,結果做的全是無用功。

白村江水戰(zhàn)對日本的深刻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日本從此不敢再輕視中國,決心維持中日和平,并以中國為師,遣唐使派得越來越是頻繁;另方面,中大兄皇子為了度過危機,被迫向舊氏族勢力妥協(xié),甚至下詔在部分地區(qū)恢復了氏姓制和部民制,這無疑是一種倒退;第三個方面,有大量百濟遺民逃來日本,為島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并補充了新鮮血液。

667年三月,終于徹底放下心來的中大兄皇子下詔,把都城遷往近江大津宮,并于次年元旦正式登基,史稱天智天皇。同年,天智天皇命中臣鐮足參照唐朝的《貞觀令》制定《近江令》,這份已經(jīng)亡軼的法令是日本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中臣鐮足于兩年后去世,此人輔佐天智天皇,不但從政治上、經(jīng)濟上改革了倭國舊制度,還對宗教事業(yè)大有貢獻。他為了壓制從蘇我氏掌權以來就日益膨脹的佛教勢力,遂整合倭國各地的舊氏神信仰,完善為本土的神道教(同樣排佛,所以后世會把鐮足和鐮子混為一人吧,或者鐮子本就是根據(jù)鐮足的影子造出來的西貝貨)。在他死前一日,天智天皇賜予其最高冠位大織冠,并賜號藤原氏,稱為藤原朝臣鐮足——日本最大的神官家族就此產(chǎn)生,最終引發(fā)了統(tǒng)治日本兩百余年的藤原氏攝關政治。

拉回來再說天智天皇,既然已經(jīng)登基,當然要立東宮,他選定的接班人乃是自己的兄弟、皇族中最有魄力也最有勢力的大海人皇子。為了拉攏大海人皇子,天智天皇竟然將自己的四個女兒都嫁給了他(日本古代近親跨輩通婚本是常事),然而大海人皇子仍然和哥哥兼老丈人不對付,屢屢在言行上刺激天皇,甚至于公然在宴會上“以長槍貫敷板”,以表示他的不滿。

大海人皇子究竟有何不滿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天智天皇雖然冊封大海人皇子為東宮,卻不肯按慣例給其攝政的權力,671年元月,更封親兒子大友皇子為太政大臣,總攝朝政;二,傳說天智天皇與大海人皇子的愛妃、風流才女額田女王私通,并最終據(jù)為己有;三,大海人皇子極端不滿天智天皇向守舊勢力妥協(xié)的舉動,想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就在如此重重矛盾中,671年十二月,天智天皇病歿,傳位于親兒子大友皇子,大海人皇子為了避禍而主動出家,遁往吉野。當然,大海人皇子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而大友皇子也不會容許自己這個威名素著的叔父活在世上,當時的情形,仿佛中大兄與古人大兄間奪權斗爭的再現(xiàn),只是結局全然不同。

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壬申之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