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1)

桑榆自語 作者:張中行


城,就來源說不溫雅,是為防守;用誅心之法深挖,是內(nèi),舍不得自己的所有,外,把不少人看成小人或敵人。事實是確是有小人或敵人,于是經(jīng)驗是,實利經(jīng)常比理想分量更重,人,有了較多的財富,包括子女玉帛之類,并有了權,就(下令)筑城。財富和權有大小,城也就有大小。最大的是現(xiàn)在還夸為國寶的萬里長城。其實又有什么可以夸耀的?

不過是自己外強中干,怕匈奴南下牧馬而已。理論上,對付南下牧馬,還有兩種辦法。一是自己有大力,新詞兒日威懾力量,使不安分的異族不敢南下牧馬。二是自己有大量,視南下牧馬為無所謂,這還有個說法,日“人失之,人得之”。顯然,這只是理論,至于事實,大力來于勵精圖治,大量來于視人如己,有了權,容易把享樂擺在第一位,理論上的兩種辦法就都行不通了。結果是還得筑城,權大筑大的,權小筑小的;大還包括多,如皇帝老子,湊全了應該是,城之外有郭,即外城,城之內(nèi)有皇城,皇城之內(nèi)有官城(末代的清朝名紫禁城)?;实壑掠泄伲儆写笮?,依例而城也有大小,于是而有省城、府城、州城、縣城,又于是而大大小小之城遍天下矣。

人,有理想的一面,是講理,或希望講理;但更多的是事實一面,既來之,則安之。對城也是這樣,既然有了城.日久天長,就覺得還是以有   它為好。這感覺也不無理由,以《清明上河圖》所描畫為例,上河,無妨出宋門野一陣子,至于華燈已上,登玉樓,倦倚屏山,就還是以入宋門為是。且說宋門以內(nèi),還有個不容忽視的優(yōu)越性,是有了城,多人聚居,會帶來繁華和方便。除了巢父、許由、馬祖、趙州之流以外,有幾個人不歡迎繁華和方便呢?

我是常人,當然也歡迎這樣的繁華和方便。并曾設想,由于某種原因,要長途跋涉,勞累,口渴腹空,到日薄西山的時候,眼前終于出現(xiàn)了雉堞,其時的心情會是什么樣子呢?是真就賓至如歸了。單說想象中,是再走一段路,就可以在城門外或內(nèi),找到個《老殘游記》那樣的高升店,也許競如盧生住的邯鄲旅舍,主人還蒸黍米飯,供應飯食吧?那就可以“解衣般礴”,喝白干,佐以花生仁,然后飽餐黍米飯,兼聽“畫角聲斷譙門”了。

這是與城有關的詩的生活。詩與夢是近鄰;夢想太多不好,因為容易隨來破滅。那就還是想想實實在在的。我的出生地是農(nóng)村,在京津之間。沒有機會到較近的天津和較遠的北京看看,但童年想象力強,希望迫切,常常閉目設想,就在不很遠的地方,有豪華,有熱鬧,這豪華和熱鬧是在一個高大的城墻里。城墻有多高呢?城門是什么樣子呢?很想看看。直到過了十歲,才有機會,第一玖看到城,并穿過城門進了城。但.那不是天津城,更不是北京城,而是本鄉(xiāng)本土的香河縣的小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