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推理文庫之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系列
導讀
◎mybobo/文
黃金時期最后的接班人——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你會發(fā)現(xiàn)布蘭德的對手,都是那些最最偉大的名字!”
——安東尼·布徹
回顧歐美推理小說的歷史長河,埃德加·愛倫坡、阿瑟·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約翰·狄克森,卡爾、埃勒里·奎因……以上都是擁有一個時代的霸者。然而就算是推理小說發(fā)展史上的最黃金階段,涌現(xiàn)的作家、作品浩如煙海,但真正堪稱大師的,其實卻只有這樣公認的幾位。隨著黃金時代漸漸逝去,堅持古典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家也越來越少,不過,其中仍有一些佼佼者,譬如成就最高的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
偵探小說史上的奇女子
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原名瑪麗·克里斯蒂安娜·米爾恩(Mary Christianna Milne)。1907年,流著英國血液的布蘭德在馬來西亞出生,而她的童年則是在印度度過,后來她又回到英國本土的一家教會學校就讀。布蘭德17歲時,因家中巨變,父親無法繼續(xù)供她上學,使她被迫自力更生。接下來的十余年間,她陸續(xù)做了許多工作:家庭教師、夜總會女招待、服裝店售貨員、模特、秘書等等。甚至到了1939年,她和年輕的外科醫(yī)生羅蘭德.S.劉易斯(Roland S.Lewis)結婚之后,這種經濟上的窘境依然沒有得到太大改善,以致她選擇了參加戰(zhàn)時護理工作。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講,正是這些坎坷的工作經歷,才激發(fā)了布蘭德創(chuàng)作時的無限靈感。
布蘭德的第一部長篇作品,是塑造了年輕警探查爾斯沃斯( Inspector Charlesworth)的《高跟鞋之死》(Death in HighHeels,1941)。其寫作動機至今猶被人們津津樂道:她極度憎恨她的一名同事,結果竟然在小說里把對方給“殺”死了!和其他很多作家的處女作一樣,這部《高跟鞋之死》的出版異常坎坷,先后遭到15家出版社的拒稿,才最終遇到一家識貨的倫敦老牌出版社,決定以“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的筆名幫她出版。那時正是1941年,推理小說的黃金時期漸漸褪色,古典推理出現(xiàn)了一定桎梏,許多作家的小說都遇到出版阻礙。從這個事實而言,布蘭德無疑相當幸運。同年,她順利推出了第二部小說《暈頭轉向》(Heads You Lose,1941),塑造了著名偵探考克瑞爾探長(Inspector Cockrill)的形象。一般認為,《暈頭轉向》標志著布蘭德的風格確立,這部小說推出之后,很快就獲得了同年的“紅徽章”獎項,使她在推理文壇嶄露頭角。
然而她早期的這兩部小說,和大多數(shù)作家的早期小說一樣,都不算是十分成熟。而她的第三部小說,也就是考克瑞爾系列的第二部小說《綠色危機》(Greenfor Danger, 1944),卻是一個質的飛躍。這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背景的小說,圍繞一家戰(zhàn)地醫(yī)院的謀殺案件展開,是黃金時期最純粹、最優(yōu)秀的推理杰作之一。這部小說的另一個特色,是深刻描繪了戰(zhàn)爭時期的人性,這讓《綠色危機》敲開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扉,使他們難以忘懷。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宣告結束之后,這部小說很快就被搬上銀幕。1946年,紅極一時的影星Alastair Sim主演《綠色危機》,好評如潮,獲得了極大成功。與此同時,布蘭德順利加入了入會條件非??量痰挠鴤商阶骷揖銟凡?The Detection Club)。
接下來的十余年間,布蘭德先后出版了五部長篇小說,五部小說各有千秋,都維持著《綠色危機》的那種極高水準,充滿著靈動的人物刻畫、縝密的謀殺布局,以及錯綜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然而當時的推理小說畢竟正處低谷,以致布蘭德一度停止了長篇推理的創(chuàng)作,開始轉向奇幻、紀實犯罪之類作品,當然還有一些十分精彩的短篇推理小說。這一階段的布蘭德,取得了她在推理文學之外的最大成就——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瑪?shù)贍栠_護士”(Nurse Matild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