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云佛塔的修建,又有一段神奇故事。一天,劉莊駕臨白馬寺,會見攝摩騰和竺法蘭。攝摩騰向劉莊問道:“在我們白馬寺的東南方向,是一所什么建筑?”劉莊解釋說:“很久以前,那里突然凸起一個大土包,有一丈多高,鏟平了,不久又鼓起來,上面還有時泛出光芒,百姓很神奇,稱之為‘圣冢’。從周代以來就時時向它祭祀祈福?!睌z摩騰一聽說道:“佛陀涅槃百年之后,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座舍利塔,想要把佛的舍利安放于天下各地,而中土有十九處。這種稱作‘?!牡胤骄褪沁@十九處中的一處?!眲⑶f完全聽呆了,馬上與二僧一起前往,在他們到達(dá)“圣?!钡囊凰查g,大土堆的頂上出現(xiàn)了個圓形光環(huán),劉莊與二僧的身影儼然其中。劉莊驚呆了,下令在此處建立高塔一座,岌若岳峙,故名齊云塔。
由于佛陀顯圣,劉莊對佛像的興趣大為提高,他命人在清涼臺和洛陽城的開陽門上,都畫上了精美的佛像。又過了一百多年,最遲在東漢末,佛陀的塑像也出現(xiàn)了。從此,大量修塑佛像和信眾對佛像的頂禮膜拜,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和景觀,于是中國佛教也有了所謂“像教”的稱謂。
公元250年,又有一位印度高僧來到白馬寺,他叫曇柯迦羅。
此時,中土的國號已經(jīng)由東漢改成魏,而佛教,也從深宮走進(jìn)了市井民間。在洛陽的街市上,曇柯迦羅親眼目睹了中土人士對佛教的熱誠。但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百姓們竟當(dāng)街用犧牲祭祀佛祖,全然不知禮佛應(yīng)有的儀軌。精通戒律的曇柯迦羅被這一幕深深觸動了。此后,在白馬寺,曇柯迦羅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時期,安息國僧人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了規(guī)范僧團(tuán)組織生活的《曇無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團(tuán)組織章程都已齊備,一條中土有緣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鋪就了。
公元260年,一場受戒儀式在白馬寺舉行。這是一個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于佛祖面前,儒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tǒng)被打破。白馬寺誕生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比丘戒的出家人。
朱士行,受戒前就已在洛陽講授般若學(xué)。由于深感前人的譯本義理不全,就在受戒這一年,他發(fā)愿遠(yuǎn)涉流沙,西行求法。公元282年,朱士行終于在于闐求得梵文大本《般若》,由他的弟子帶回中原,譯成漢文《放光般若經(jīng)》。而朱士行自己則在八十二歲時圓寂他鄉(xiāng),終生未能重回洛陽。
朱士行是一個標(biāo)志性的人物,他的經(jīng)歷象征著佛教從宮廷信仰延伸到了民間。
佛家有“三寶”:佛陀是佛寶,佛所說的法是法寶,佛的出家弟子的團(tuán)體是僧寶。佛經(jīng)的大量翻譯、佛陀造像的大量出現(xiàn)以及中土出家人團(tuán)體的誕生,白馬寺都見證了這“佛、法、僧”三寶在中土扎下的最初根基,名副其實(shí)地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