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節(jié):雍和宮(4)

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 作者:周兵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經(jīng)歷了六年的苦修之后,發(fā)現(xiàn)苦行并不能得到解脫,于是結束苦行,在尼連河畔,喝下了牧女用米豆和野果熬的一碗粥,然后,在一棵菩提樹下盤腿坐下,說:“我若不能證到無上大覺,寧讓此身粉碎,終不起此座!”終于,在陰歷臘月初八日(也有說是陽歷十二月初八)的凌晨,釋迦牟尼戰(zhàn)勝了最后的煩惱,獲得了徹底的覺悟,成了大智慧的佛陀。

于是,每到這一天,雍和宮都會舉行隆重的臘八盛典,人們用這口八噸銅鑄成的鍋熬粥,敬給佛祖、獻給朝廷,然后是王公大臣和大喇嘛、文武官員和本寺僧眾,其余的,施舍給平民百姓。

在雍和宮的大殿內,供奉著三尊兩米高的銅佛,中間的佛像,就是現(xiàn)在世的佛釋迦牟尼,他結跏趺坐,右手的手印是“成道印”,左手的手印是“禪定印”;東邊的是燃燈佛,代表過去世的佛,他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他的手印是轉法輪印,表示修成正果;西邊的彌勒,是代表未來的佛,他雙手成“說法印”,表示他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后,對天、人、地、眾生說法。雍和宮大殿中供奉這三尊佛稱“三世佛”,表明從無限久遠的過去,到無限遙遠的未來,都是佛的世界。

帝王行宮被改建成佛教寺廟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蒙藏,那里的人們和信徒感受到了朝廷對藏傳佛教的尊重,西藏郡王頗羅鼐馬上獻給乾隆皇帝一尊銅質鎏金澆鑄而成的釋迦牟尼像,乾隆皇帝非常高興,親自在佛像上題了御制詩一首,并把它供奉在法輪殿之中。

雍和宮法輪殿,原來是雍正帝的寢殿,改建寺廟后成為寺院僧侶集體誦經(jīng)的場所,稱為“大經(jīng)堂”。在大經(jīng)堂的中央,佇立著一座佛像,這就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像。

宗喀巴大師在公元1357年出生在青海湟中縣宗喀地區(qū),八歲出家,十七歲入藏研究佛教。在西藏,他向各位高僧大德學習求法,后來建立了自己的宗教學說,提出了一條循序漸進的學經(jīng)之路。此后,宗喀巴大師創(chuàng)立的格魯派逐漸形成,并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教派,他的弟子開創(chuàng)了達賴和班禪的轉世系統(tǒng)。

公元1419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師圓寂。每到這一天,在雍和宮,僧人們要為宗喀巴大師點燃千盞供燈,虔誠地誦經(jīng)。在西藏,各家的屋頂上要點燃酥油燈,這就是“燃燈節(jié)”的來歷。

就在雍和宮正在修建的時候,掌管西藏政權的郡王頗羅鼐去世,他的兒子朱爾默特繼承了郡王的職位,但是,朱爾默特暗中與境外勢力勾結,企圖脫離清朝政府的控制。清朝的駐藏大臣殺死了他,朱爾墨特的手下又把駐藏大臣殺害了,此事,激怒了遠在京師的乾隆皇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