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提到過的“晨誦”是節(jié)奏部分的開始。但1~4學年與5~12學年誦讀的箴言詩是不一樣的(詩句內容見168~169頁)。接下來,孩子們唱歌或朗誦,背誦短小的韻詩,做拍掌活動、數(shù)數(shù)練習或跳圓圈舞,在他們學會吹豎笛之后,還要在這段時間內吹豎笛。
這樣,整個班級進行了一種集體活動。學生們來學校之前常常要獨
自走很遠的路,這種班級活動使他們能夠彼此通過感官感覺到對方,重新會聚成一個心心相連的團體。我們或許可以把節(jié)奏部分與樂器的調音相比較,如果調整好了,孩子和老師的相處就會十分和諧。每天用較長時間重復同樣的東西,不斷提醒孩子注意朗誦和唱歌時新出現(xiàn)的細微差別,以及讓練習過的東西漸漸變成習慣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朗誦時可以體驗詩歌變化的韻律,唱歌和演奏時可以體會音樂的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練習最終編織成新的生命節(jié)奏,孩子們越來越深地融入上述節(jié)奏氛圍中,使他們的人際互動越來越和諧。
“做事均需節(jié)奏,”G·克尼貝寫道,“生命在生與死之間延續(xù),并因此形成了一種自身不斷重復的節(jié)奏,使我們保持健康。同樣,孩子在課堂上也需要動與靜、專心聆聽與單獨活動、集體合作與獨立學習、保持清醒與沉入夢幻之間的交替。這便形成了一種內在的吸氣和呼氣,它讓身體時而緊張,時而放松。教學藝術主要是讀懂孩子此時此刻的需要?!?
在開學初的幾天,時段課教師先是讓孩子熟悉一些短小的韻律詩,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參與集體朗誦和合唱活動,帶領他們初次進行集體活動和分享共同體驗。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孩子竟能直接通過老師的口形讀出還不熟悉的詩句并立即跟著朗誦。對時段課教師而言,熟記原文是很重要的,不可在第二天做改動,否則一些孩子會馬上察覺,或許還會扯開嗓門公之于眾,依我之見這并不利于教師樹立威信。
今后幾學年在節(jié)奏部分展開的更多練習,我們會在相應的章節(jié)進一步探討。
復習部分
孩子前一天在課堂上吸收和體驗到的內容,經過一夜睡眠沉淀得更深了。所以我們試圖在復習部分,很巧妙地將“遺忘的寶藏”重新提升到意識中,并繼續(xù)深化,使其成為孩子永恒的財富。這一做法普遍適用于所有學年,僅僅因今后不同時段的特點,在細節(jié)上稍有不同。
至少在這層意義上應當指出,較之一般的教育,華德福教育更看重睡眠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睡眠不僅可以恢復精力,而且前一天已接受并學會的東西會在睡眠中轉化,基本的主題會在孩子內心持續(xù)發(fā)揮作用,第二天往往又呈現(xiàn)在一個新層次上,這時再看它們會更清晰。在復習部分里應考慮到這一點,并充分利用。
比如時段課教師要在開學第二天復習一些內容——在德文里,“復習”的意思就是“重新(再一次)去取”。他再次回到昨天的開場白,讓孩子們補充發(fā)言,充實些內容,擴展主題。之后教師過渡到孩子們前一天動手做過的事上,重新在黑板上畫“直線”和“弧線”,并請一名孩子到前邊來照著畫這兩條線,還讓他說出它們的名稱——“這是一條直線,而這是一條弧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