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從繼往開來看當代新儒家的學術功績(12)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學的反思與開展 作者:蔡仁厚


康德由經驗的實在論融攝知識范圍內一切實在論的思想,由超越的觀念論融攝一切關于智思界者的思想。由經驗的實在論開感觸界,由超越的觀念論開智思界。而中西哲學對此兩界之或輕或重、或消極或積極,便正是考量中西哲學會通的關鍵所在(經過會通,中西哲學都必須各自重新調整,以展現(xiàn)新貌)。

至于《現(xiàn)象與物自身》書中的未盡之義,則由《圓善論》來圓滿。蓋哲學系統(tǒng)之究極完成,必須講到圓教與圓善,乃真可說是成始而成終。如果哲學不只是純技術,而亦不同于科學,則哲學亦是“教”(足以啟發(fā)人之理性,并指導人通過實踐以純潔人的生命)。依康德,哲學系統(tǒng)之完成是靠兩層立法而完成,在兩層立法中,實踐理性(理性之實踐的使用)優(yōu)越于思辨理性(理性之思辯的使用)。而實踐理性必指向圓滿的善。因此,圓滿的善乃是哲學系統(tǒng)之究極完成的標識。哲學系統(tǒng)之究極完成,必函圓善問題(德福一致)之解決;反之,圓善問題之解決,亦函哲學系統(tǒng)之究極完成。到這一步,便是哲學的終極宗趣了。

四、結論:超越與開擴

儒家學術,可分為三期:孔、孟、荀、董是第一期,宋明儒學是第二期,現(xiàn)在是第三期儒學三期的劃分,是牟宗三先生在1948年草擬《重振鵝湖書院緣起》時所首先提出。緣起文中明確表示,儒學第三期的文化使命,應為“三統(tǒng)并建”:重開生命的學問以光大道統(tǒng),完成民主政體建國以繼續(xù)政統(tǒng),開出科學知識以建立學統(tǒng)。。第三期的儒學還沒有做出客觀具體的文化業(yè)績(此須全民實踐,分工合作,乃能成就文化之共業(yè)),但就當代新儒家的學術器識及其所開顯的義理規(guī)模而言,不但已然超越宋明,而且也使先秦原始儒家的精神方向,顯示出新的充實和新的開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